陸游·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tún)。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題解】這首別開生面的詩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當時作者正罷官閑居在家。回到家鄉后作者的心情相當復雜,苦悶和激憤交織在一起,然而并未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里。
【注釋】1.臘酒:臘月里釀造的酒。2.足雞豚: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肴。豚:小豬,詩中代指豬肉。3.山重水復: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疊疊。4.柳暗花明:綠柳繁茂陰濃,鮮花鮮艷明麗。5.簫鼓:吹簫打鼓。6.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個戊日作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豐收。7.古風存:保留著淳樸古代風俗。8.若許:如果這樣。9.閑乘月:有空閑時趁著月光前來。10.無時:隨時。
【串譯】不要笑話農家臘月里做的酒渾濁,豐收之年他們都是用豐足的佳肴來款待客人的。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疊疊,懷疑無路可行的時候,忽然看見柳綠花明,又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有吹著簫的,有擊著鼓的,春社祭日已經臨近,穿戴著布衣帽,簡樸的古風仍然存在。今后如果允許在晚上閑逛的話,那么我將拄著拐杖不定時地在夜晚敲響農家朋友的柴門。
【賞讀提示】“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首聯初看起來覺得似乎很平淡,就像“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那樣,仿佛是一則普通的記事。然而,作者從這里起句寫自己游村突然來到農家,主人盛情留客,為下面出游寫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臘酒”在開春后飲用,外表顯得有點渾濁,但是它有名酒般的醇美。何況農家主人又是那樣熱情待客,還備有豐盛的佳肴!“足雞豚”是形容農家待客的菜肴極為豐盛。第二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語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周圍山巒重疊、流水縈繞的迷路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構成一幅優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這一聯不僅寫得極其自然,而且用語淺近,含意豐富,仿佛信手拈來又出人意表。人們吟誦于此,不單是欣賞了這難以言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蘊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奮前進,那么前方將一定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世界。頸聯“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由寫景轉入抒情,從村外之景轉寫村內之情。“春社”這一天將來臨時,村子里吹簫打鼓聲響徹云霄,洋溢著一片節日的歡快氣氛。鄉民們還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農事的豐收。這個簡樸的古代風俗在當時的江南農村很流行,不僅反映了農民們渴望豐年的心愿,也表達了作者喜愛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尾聯“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是全詩的總結,也是作者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以頻來夜游之情收結,余韻不盡。如果說孟浩然詩的最后:“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作者此詩的結尾用筆則比較婉轉,這一歸結點明了游村的詩題,而“夜叩門”與首句“農家”遙相呼應,不僅畫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尋味。
這首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小景的詩篇,緊扣詩題“游”字,但又不具體描寫游村的過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斷見聞,通過每聯一個層次的刻畫來體現。首寫作者出游到農家,次寫村外之景物,復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游。所寫各有側重并以游村貫穿,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村民習俗和諧地統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成了優美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誦讀的節奏動型為舒緩型。用聲切勿華麗,以自然樸真為好,氣息的運用應以低位平鋪行走為好。
【推薦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一篇:《陸游·卜算子·詠梅》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陸游·示兒》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