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仙倫
劉仙倫(生卒年不詳),又名擬,字叔擬,號招山,祖籍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與劉過并稱廬陵二士。一生未仕,終身布衣。其詞風格清麗自然,而感懷時事之作又極為激昂。有《招山小集》一卷傳世。
虞美人·題吳江
【原文】
重喚松江渡。嘆垂虹亭下,銷磨幾番今古!依舊四橋風景在,為問坡仙甚處。但遺愛、沙邊鷗鷺。天水相連蒼茫外,更碧云去盡山無數。潮正落,日還暮。十年到此長凝佇。
恨無人、與共秋風,鲙絲莼縷 ① 。小轉朱弦彈九奏,擬致湘妃伴侶。俄皓月、飛來煙渚。恍若乘槎河漢上,怕客星犯斗蛟龍怒。歌欸乃,過江去。
【注釋】
①鲙絲莼縷:鱸魚鲙和莼菜絲。這里用張翰的典故。張翰,字季鷹,西晉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其在洛陽做官時,看到秋風刮起,想到自己家鄉美味的鱸魚鲙和莼菜絲,便辭官而回。
【譯文】
站在松江邊上,又一次呼船渡江。垂虹亭下,江流不息;而在此處吟唱過、盤桓過的今古人物,也都隨著流水而消失了。第四橋邊,風景依然,曾在江邊呼渡的“坡仙”又在哪里呢?他只是把仁愛留給在沙灘嬉戲的鷗鷺罷了!天水相接,渺渺無際;碧云散盡處有群峰聳立。暮色蒼茫,江潮逐漸回落。我矗立江頭,十多年來的往事一一涌上心頭。
十年前到此,沒有知音,像張翰那樣淡泊名利、熱愛田園的人再也找不到了。輕輕撩撥朱紅色的琴弦,彈奏出虞舜時期的簫韶之樂,想引湘妃出來與我為伴。云煙在皓月邊輕輕飄動,月好似在飛。我仿佛是傳說中那個住在海島上的人,乘著木筏,到達了天河。可是又怕真的順流而上,侵入斗牛之宿,惹怒天河中的蛟龍。在歌聲中過江而去。
【鑒賞】
本詞為一首寫景懷人之作,通過對日暮江天景色的描寫,引出對古今人物的悼念,隱晦地表達了自己歸隱山林、無人陪伴的孤寂。
上片起句用事自然,筆重意深。意思是:我佇立江邊,如蘇東坡當年呼船渡江那樣,又站在這里臨江喚渡。“重”字用得好,既表現了歲月流逝、人事更替,又暗含詞人獨自賞景的孤寂和悵惘。“嘆垂虹亭下”二句承上啟下,上呼應“重喚”,下引出思念之人。此二句境界蒼茫,極具氣勢,統領全詞。“依舊四橋風景在”二句,直言對蘇東坡的懷念。“但遺愛”是過渡句,從懷人自然過渡到寫景。“沙邊鷗鷺”以下五句,描繪了江天日暮的美景:沙灘上棲息著一只只鷗鷺,遠處天水相接,蒼茫無際;碧云散盡,山峰無數;蒼茫的暮色中,江潮正落。“十年到此長凝佇”又轉而抒寫心境:十年后來到這里,長久地佇立凝視。詞人的懷人情思、落寞惆悵彌漫字里行間。
下片前三句用張翰辭官歸田的典故,意思是說再也找不到像張翰那樣淡泊功名利祿、熱愛田園山林的人了。一個“恨”字,極具感情色彩,抒發了詞人隱居僻壤、無人做伴的孤獨心情。現實中無人陪伴,詞人無法排遣內心的孤寂,于是“小轉朱弦彈九奏”,期望招來湘妃陪伴自己,其寂寞悵惘可見一斑。“俄皓月”以下四句寫景,云煙在皓月邊輕輕飄動,讓人覺得好似月在飛,照臨江渚。詞人沉醉其間,恍然覺得自己乘著木筏到達了天河,但又恐怕侵入斗牛的住處,惹怒了天河中的蛟龍。這幾句想象獨特,極具表現力,顯示出詞人高超的文字技巧。最后以高歌過江結尾,既呼應開篇的喚渡,又為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整首詞結構嚴謹,思路清晰,筆勢幾番跌宕,由喚渡寫起,以渡江收尾,布局自然,極具匠心。
【宋詞地圖】
吳江:即吳淞江,又叫松江。它是太湖的一個分支,向東流經今江蘇吳江、吳縣、青蒲、松江、嘉定等縣,最后與黃浦江匯合,流入大海。
垂虹亭:亭名,因位于江蘇吳縣吳江邊垂虹橋上而得名。蘇東坡、張先等曾在亭上擺酒吟誦。
上一篇:劉仙倫《念奴嬌·送張明之赴京西幕》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