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 [1]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2] ,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釋】
[1]孟夫子:指孟浩然。[2]軒冕:指官位爵祿。
【賞析】
同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和孟浩然第一次相遇便英雄相惜,贊嘆彼此的才華,并引為知己。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李白如此喜歡孟浩然的原因,正如他在詩中所說,孟浩然很年輕的時候就放棄了仕途,到老年更是臥在松林之間,開懷暢飲,獨得生活的樂趣。而這份高山仰止的美德,猶如清香的花朵散發(fā)出迷人的芬芳。
也許,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么李白一生積極入仕卻對安貧樂道的孟浩然“情有獨鐘”。其實,李白生性浪漫、自由,與其說他熱衷于功名,不如說他熱衷于建功立業(yè),而且內(nèi)心始終對自由的田園生活充滿了向往。而作為隱士的孟浩然,早年時候也曾求取功名,但不第后便欣然隱居,且終身不再出仕。他能夠布衣終老卻名聞天下,其才學和修養(yǎng),自然都是人中極品。

李白對孟浩然的感情,在這首詩里似乎得到了完全的確認。人們常說古代人表達感情是含蓄的,但其中也有很多直抒胸臆的詩句,將互相的傾慕與喜愛表達得淋漓盡致。
秉持共同的操守,激勵彼此的進步。知人看伴,在朋友的身上,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休養(yǎng)與氣度。因此,古人特別重視朋友。在他們的眼中,“同心為朋,同志為友”,只有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人才能配作“朋友”。而理解了這些,再來讀李白的這首贈詩,就不難理解“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盛譽之下,蘊藏著多么強烈的相知相惜之情誼。
上一篇:李白《金陵酒肆留別》詩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靜夜思》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