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山蒼
【原文】
條山蒼①,河水黃②。浪波沄沄去③,松柏在高岡④。
【注釋】
①條山:中條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黃河北岸,屬于唐朝名山,許多詩人都在此題詩。蒼:深綠色。
②河水:黃河之水。
③沄沄(yún):形容波浪滔滔。去:流向遠方。
④松柏:松樹和柏樹。高岡:高聳的山岡,這里指中條山。
【譯文】
蒼翠的中條山,山下是浪濤滾滾的黃河水。只見那洶涌澎湃的浪濤一瀉千里而去,只有那郁郁蔥蔥的蒼松翠柏,依然挺立在高聳的山岡。
【賞析】
此詩約作于唐貞元二年(786年),時年韓愈十九歲。韓愈少年時期刻苦攻讀詩書,胸懷遠大理想以及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他初到河東,游中條山,縱觀莽莽蒼山,濤濤黃河滾滾東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詩中首句“條山蒼”描寫了中條山的蒼翠之色,其中一個“蒼”字加以概括山勢之大、渾然一色之壯美。接下來以山下滔滔不絕、濁浪排空的黃河水為比照和襯托,從顏色、動態與靜態相對比著手,從而達到山水分明的藝術效果。
后兩句進一步寫河與山的氣勢。黃河浪濤洶涌,奔騰不息;滿山松柏,蒼翠欲滴。而這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凸顯了本詩的主旨:人生歲月就像這滔滔奔涌的黃河之水,一去不返。生命是短暫的,但崇高的品德和人格卻是永恒的。
全詩境界博大,格調高亢,體現出一種深邃的人生哲理的同時,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奮發有為、卓立人間的宏偉理想。
上一篇:韓愈《太學生何蕃傳》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韓愈《送區冊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