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牡丹
【原文】
幸自同開俱陰隱①,何須相倚斗輕盈②。
陵晨并作新妝面③,對客偏含不語情。
雙燕無機還拂掠④,游蜂多思正經(jīng)營⑤。
長年是事皆拋盡⑥,今日欄邊暫眼明⑦。
【注釋】
①陰隱:一作“隱約”。牡丹花開時,枝葉已盛,故云隱約。
②何須:猶何必,何用。相倚:指花枝互相依倚支撐。斗:爭斗比較。
③陵晨:凌晨,清晨。并作:同作。
④無機:沒有心機。
⑤多思:多情。經(jīng)營:此指蜜蜂于花間盤旋采蜜。
⑥長年:意為很長一段時間。皆:都,全部。
⑦暫眼明:暫時眼光被鮮花照亮的意思。
【譯文】
牡丹花很慶幸自己與同伴同時開放,同樣都是隱約在繁茂的枝葉中,可你們何必互相依倚著還要相互爭奇斗艷、比試輕盈。
清晨到來一起妝扮嶄新的面容,對著賞花的賓客卻偏偏含著羞怯不語的深情。
沒有心機的雙燕還是像從前一樣從花上掠過,多情的游蜂總是反復(fù)思慮,此刻正在花間盤旋經(jīng)營。
多年來我對于這樣的世事早已拋棄一空,今天在這柵欄邊觀看這些牡丹,一時間眼光被它們照得格外分明。
【賞析】
本詩約作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當(dāng)時韓愈在朝官為考功員外郎、知制誥,所以有機會游賞宮中牡丹花園,當(dāng)看到牡丹爭艷的場景,幽默之心蕩然而起,于是一首“戲”作油然而生。
首聯(lián)描寫了牡丹盛開的場面。相互簇擁,仿佛是在相互擁擠著爭奇斗艷,相互比試輕盈,所以詩人告誡它們“同開俱陰隱”,不必“相倚斗輕盈”。這里的“何須”則是勸告語氣,正應(yīng)“戲題”之意。“陰隱”“輕盈”主寫牡丹的神態(tài),暗寓了韓愈內(nèi)心深處不易察覺的難言之隱。
頷聯(lián)就牡丹的神態(tài)作進一層描繪。這里用“并作”仍強調(diào)這些牡丹原本都具有同樣的特征,并與上聯(lián)的“同”“俱”呼應(yīng),更加說明了“相倚斗輕盈”的不必要性;接下來的“對客偏含不語情”,以牡丹默默不語暗含情的形態(tài),使詩的意境更顯含蓄別致,回味余長。
頸聯(lián)描繪了牡丹花開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鬧場面,實際也是從牡丹本體出發(fā),于自然顯現(xiàn)之中渲染了牡丹花所處的環(huán)境,以雙燕的花前“拂掠”、游蜂的“多思正經(jīng)營”作為環(huán)繞在牡丹身外紛擾的外界因素,而此刻的牡丹一定也有復(fù)雜矛盾的“心理”體現(xiàn),但作者并未說明,只給讀者留下盡情思忖的空間。
尾聯(lián)以“長年是事皆拋盡,今日欄邊暫眼明”作結(jié),道出此刻的心聲。詩人站立牡丹花前看到牡丹如此盛開的畫面,不會不有所觸動,于是字里行間忍不住流露出看見牡丹盛開,忘卻多年塵俗之事的愉悅之情。
有詩評家直言此詩“輕清流麗,無意求工”,點明了這首詩的特色所在。較之那些濃彩重飾只求形似的詠牡丹之作,此詩的確充滿神韻。
上一篇:韓愈《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