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人杰
陳人杰(1218~1243),一名經(jīng)國,字剛父,號龜峰,長樂(今福建福州)人。才思敏捷,胸懷天下,詞作近于辛棄疾,氣勢恢弘,豪放不羈,內(nèi)容多為悲國之嘆。今有《龜峰詞》一卷遺世。
沁園春
【原文】
詩不窮人,人道得詩,勝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縱橫紙上;蟲魚鳥獸,飛動毫端。水到渠成,風(fēng)來帆速,廿四中書考 ① 不難。惟詩也,是乾坤清氣,造物須慳。
金張許史渾閑,未必有功名久后看。算南朝將相,到今幾姓;西湖名勝,只說孤山。象笏 ② 堆床,蟬冠 ③ 滿座,無此新詩傳世間。杜陵老,向年時也自,井凍衣寒。
【注釋】
①考:此指每年對官員的政績考核。
②笏:古代大臣上朝時手上所執(zhí)之物,常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用于記事。
③蟬冠:漢代時,皇帝的侍從官員所戴之冠均有貂尾蟬紋為飾,隨后蟬冠便成為身份顯貴的象征。
【譯文】
詩并不會使人變窮,人們常說如果得到優(yōu)美的詩句,勝過得到一個好官職。詩人能把山川草木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紙上;還可以讓蟲魚鳥獸游弋在自己的筆端。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會形成水渠,風(fēng)一吹過,帆船就會加速,當廿四年宰相倒也不難。只是詩歌是天地間清高之氣的集中表現(xiàn),因此,造物主總是吝于給予。
金、張、許、史那些高官貴戚也都很平凡,他們并沒有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功名。算一算在南朝顯赫一時的將相,如今人們還記得幾個?西湖的名勝很多,但人們都記得林逋隱居的孤山。就算貴族之家讓自己的子弟占據(jù)高官要職,擁有無數(shù)財富,他們也不會有詩句流傳人間。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甫老年時一貧如洗,晨炊無米,難御夜寒。
【鑒賞】
這是一首評論詩歌和詩人的詞。詞人用雄渾的筆調(diào),引經(jīng)據(jù)典地論證了“詩不窮人”的觀點,字里行間透露出身為詩人的自豪和對詩歌的贊賞,展現(xiàn)了一代文人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屈于現(xiàn)實的豪邁氣概。
上片起句,詞人即開門見山地提出“詩不窮人”的觀點,并進一步明確“人道得詩,勝如得官”,即說一個人如果能得到優(yōu)美的詩句,甚至勝過做官。而隨后七句俱是對這一觀點的論證。詩,能將“山川草木”縱橫于一紙之上,能讓“蟲魚鳥獸”在字里行間自由穿梭、飛行。而且這一切像是風(fēng)吹動帆船飛速行駛一樣,如此得“水到渠成”,毫無矯飾造作之嫌。且會做詩,則“廿四中書考不難”。最后三句,詞人不忘再次稱贊詩是“乾坤清氣”,是天地靈氣之所在,從而肯定了詩人的地位和作用。
下片,詞人接連用例反證詩人的高尚。“金張許史”說的是四大權(quán)門貴族,“金張”分別指金日磾和張安世,他們都是漢時的顯宦。“許”指許廣漢,他是宣帝許皇后之父。“史”指史恭及其長子史高,史恭是宣帝祖母史良娣之兄。宣帝即位時,追封已死的史恭為樂陵侯。“南朝將相”此處指史彌遠、賈似道之流。詞人說這些豪門貴族、皇親國戚和奸臣惡相,雖然風(fēng)光一時,但這種風(fēng)光又“何足掛齒”,他們留給后人的只有對他們的不齒和憎恨。“西湖名勝”兩句,映射的是宋初隱君子詩人林逋。他為人清高桀驁,不屑權(quán)貴,為世人留下了很多優(yōu)美詩篇。“象笏”三句直言那些紈绔子弟毫無建樹,為人所不齒。最后是全詞的高潮,詞人推出“詩圣”杜甫,說他老年時也曾“井凍衣寒”,但詞人至此停筆,不再贅述,這種寫法反而給讀者留下了遐想空間。
全詞語言質(zhì)樸,表意明確,論證清楚,令人信服。
上一篇:陳人杰《沁園春·丁酉歲感事》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