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軍令
建安八年
【題解】
曹操編寫的一道治軍要令。
【原文】
《司馬法》:“將軍死綏①。”故趙括之母,乞不坐括②。是古之將者,軍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內也。自命將征行③,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④。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⑤,失利者免官爵。(《魏志·武帝紀》)
【注釋】
①《司馬法》:《司馬法》,古代兵書。
②趙括之母,乞不坐括:趙括的母親請求不要因為趙括而被連坐。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雖然熟讀兵書,但也僅限于紙上,并沒有實際的作戰經驗。趙王任趙括為帥,帶兵出征,趙括的母親上奏阻攔,趙王不聽。于是,趙括的母親便請求趙王不要因為趙括最終打了敗仗而連坐他的家人,趙王答應了。最后,趙括失敗,趙母未受牽連。
③命將征行:命令將領帶兵出征。
④國典:國家的法度典制。
⑤抵罪:依據法律治罪。
【精要簡介】
《司馬法》中說,將軍畏縮退卻就要被處以死刑,所以趙括的母親上書乞求不受趙括失敗的連坐。在古代,將軍在外打了敗仗,家屬也會受到牽連。將領受命帶兵出征,如果只獎賞功勞而不懲罰罪過,這不是國家法律規定的。諸將出征,打敗仗者需要依據法律治罪,失利者要免去他的官爵。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春天,曹操打敗袁譚、袁尚的軍隊后,五月份還許,這道命令便是此時發布的。目的就是要整頓軍法,提高士氣,增強部隊的戰斗力。
上一篇:曹操《計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辭九錫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