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立憲終成泡影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是由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提出救國方案,光緒皇帝親自領導的一項政治體制改革運動變法主張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現代化道路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戊戌變法持續了102天,最后以失敗告終,對于失敗原因,存在著不同的爭論。
一說戊戌變法中袁世凱的告密是導致變法失敗的關鍵環節。傳統的說法是因袁世凱告密而導致慈禧政變,但究竟袁世凱怎樣告密,至今眾說紛紜。變法運動,以維新黨的《公車上書》為標志,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諭開始,新政策不斷出臺,數量之大,嘆為觀止。守舊派則與維新派觀點相悖,故推宕拖延,全力阻撓,導致新政無法實行,詔諭成為一紙空文,兩黨爭論不休,各不相讓,形同水火勢不兩立。七月三十日,光緒帝意識到將有變故,自己處在危險地位,流露出焦急心情,想要與維新派籌商對策。光緒帝隨后頒密詔給楊銳。密詔中說:“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八月初二日光緒帝又頒第二次密詔給林旭,令康有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遲延。”康有為、梁啟超、林旭、譚嗣同、康廣仁等維新派的核心人物決定鋌而走險,實行兵變,包圍頤和園,迫使慈禧太后交權,誓死搭救皇上。八月初三日譚嗣同夜訪法華寺,會見袁世凱,勸袁兵變,殺榮祿,圍頤和園,保護皇上,逼慈禧交權。此后事情的發展有不同說法,傳統說法是袁世凱是個兩面派,一面假意和維新派周旋,騙取侍郎,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勢力根深蒂固,決定投靠舊黨。他用計謀哄騙了譚嗣同。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請訓,當天乘火車回天津,向榮祿告密,出賣光緒帝和維新派。當夜,榮祿趕回北京告變。八月初六日晨,慈禧臨朝訓政,囚禁光緒帝,捕拿維新派,殺六君子,百日維新遂告失敗。
這次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戊戌變法作為一次改革運動、愛國救亡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和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革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同治皇帝巧殺安德海-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和珅為何會受寵信-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