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帝司馬奕
東晉廢帝司馬奕(341—386),字延齡。為哀帝司馬丕同母弟。兩歲封為東海王,12歲拜散騎常侍、鎮軍將軍。此后,又改封瑯邪王,歷任車騎將軍、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興寧三年(365)二月,哀帝司馬丕死去,無子嗣。皇太后下詔,以司馬奕繼承帝位。
一、桓溫擅權
司馬奕雖為皇帝,但只是一個牌位,實權卻操縱在權臣桓溫手中。此時的桓溫已身兼多種要職: 征西大將軍、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荊州刺史、揚州牧。不過,他并沒有滿足,為了提高威望,代晉稱帝,他要再次北伐。
太和四年 (369) 四月,桓溫帥步騎五萬,從姑熟出發,進行第三次北伐,這次的目標是前燕。六月,到達金鄉 (今山東金鄉縣)。因天氣亢旱,水位低落,難以通過水路運輸軍糧。桓溫命冠軍將軍毛虎生率眾開通鉅野澤三百里,引汶水連清水。桓溫率水軍自清水河進入黃河。舳艫連結數百里,軍威甚盛。但他的參軍郗超向他提出:“清水至黃河,雖暫可通運,但漸及秋冬,水少澀滯,運糧就困難了。如前燕避而不戰,運道又阻絕,是十分危險的。”接著,他提出兩個行動方案;一是直趨前燕老巢鄴城,一決勝負。一是今年頓兵河、濟,積蓄糧食。到明年夏天再進兵,必可成功。但桓溫認為,直撲鄴城太冒險; 頓兵河、濟,積糧待時、來夏進兵,又太遲緩。他都不同意。仍照原計劃率水軍前進,直至枋頭 (今河南浚縣西南)。卻不敢直趨鄴城。到九月深秋,北方河水水位低落,果然難以通運。他在進兵之初,還曾命豫州刺史袁真進兵譙(郡治譙,今安徽亳縣)、梁(治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南),直向滎陽 (今河南滎陽縣)。打開滎陽的石門 (即汴口,系戰略要地),把黃河水引進蒗
上一篇:廢帝元欽
下一篇:廢帝陳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