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汗努爾哈赤的死因之謎
努爾哈赤60歲時,正式向明朝宣戰。所率領的八旗鐵騎所向披靡,一路南下,馬鞭幾乎指到了山海關。
短短八九年間,明朝在遼東遼西的軍事重鎮大都落入后金軍隊之手。
但就在1626年,68歲的馬上皇帝在寧遠城遭到了明大將袁崇煥的頑強抵抗,兵退盛京,即現在的沈陽,不久,努爾哈赤便在沈陽撒手人寰。突然駕崩的努爾哈赤,為自己的子孫們留下了未竟的大業,同時,他的死,也成了千古之謎。
努爾哈赤的死因到底是什么,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是,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到袁崇煥的炮擊,身負重傷,久病不愈,最終撒手人寰。事實上,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之后,8個月后才駕鶴西游的,這8個月間,努爾哈赤還遠征了蒙古,可見炮擊并不是天命汗努爾哈赤的真實死因。
另一種說法是,努爾哈赤死于傳說中的“搭背瘡”。據《通紀輯要》記載,努爾哈赤“疽發背死”,所謂的“疽”,就是當時一種叫做“肉毒病”的絕癥,即民間所說的“搭背瘡”,這種病按當時的醫療水平是很難治愈的,而努爾哈赤此時已近古稀之年,加之寧遠戰敗后心緒不寧,最終疽發而死,葬于福陵。
到底是“疽發而死”,還是被大炮所傷,已無可考證,努爾哈赤死因,至今仍撲朔迷離。
上一篇:天命汗努爾哈赤的成長歷程-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天子沒有私事-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