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三打烏拉城 鎮(zhèn)外四屯遭涂炭
常言道:山大招虎,樹大招風(fēng)。
歷史上的烏拉街,雖然不是雁過拔毛之地,但卻是個不毛之地。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辛未羊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九日,這一天,不知從哪里來的八伙土匪數(shù)百號人馬,一齊涌入了名聲在外的烏拉街,大有一口吞噬烏拉街之勢。這是有匪以來的第三次光顧烏拉街了!
八支綹子分別是:報號叫“三合”小綹子;報號為“西順(義順)”的樺甸縣綹子;報號為“九江好”的磐石縣綹子;報號為“青山好”的伊通縣綹子;報號為“東邊好”的伊通縣綹子;報號為“占山好”和“占東洋”的兩支綹子,以及報號為“忠厚”的綹子,后三支綹子,四海為家,飄搖不定,籍貫不詳。
八伙土匪,由南向北,闖入烏拉街后,還未等站住腳跟,便與時駐街內(nèi)的偽滿洲國國兵一個營(俗稱“閻營”)相戰(zhàn)開來。由于是巷戰(zhàn),所以足足打了一個午后,不分勝負。未幾,臨近黃昏時,在“打花了”的情況下,紛紛退到街外,各自去找了各自的隊伍。
之后,有的南去了亞復(fù)屯,有的北去了北蘭屯,有的東去了學(xué)古、風(fēng)口二屯。殊不知,每到一屯時,又與地方武裝組織的“大排會”交火了。鎮(zhèn)內(nèi)保全,四屯遭殃。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群土匪燒毀房屋七十二間,掠走騾、馬三百余匹。貴重財物,不計其數(shù)。
土匪的基本宗旨是殺富濟貧。這次慘遭涂炭者,無疑是富戶人家。
上一篇:土匪一打烏拉城 洗劫商號綁人質(zhì)-烏拉街歷史文化
下一篇:土匪二打烏拉城 兵多匪寡未劫成-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