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詔求言失敗原因
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少年天子真正掌握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權力。順治帝主政之后“下詔求言”,想要通過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調動官員的積極性共同解決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所面臨的問題。
可惜的是,事情的發展并沒有達到順治帝預期的效果。“下詔求言”遭到了群臣的冷遇,而直接導致這個結果的則正是極力倡導這件事的順治帝本人。
順治帝在發布求言諭旨的時候曾承諾,對于所有大臣的進言,對的采納,說錯了也不會去追究責任的,然而實際狀況卻并不是這樣的。吏科副理事官彭長庚在奏折中歷數多爾袞開國時的功勞,認為對他的處罰太重了,建議恢復其封號。順治帝看到這份奏折后,命議政王、貝勒、大臣仔細研究彭長庚的意圖,然后把最終處理結果報上來。大臣們揣摩順治帝的意思,給彭長庚扣了個“以進言為名,紊亂朝綱,煽惑國家”的帽子,這罪本該殺頭的,還是沾了“奉旨進言”的光,才得了個從寬免死,流放寧古塔。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皇上苦求言路,但是官員們看到說錯話就被流放或殺頭,永無出頭之日,嚇得戰戰兢兢,以言為戒,誰還敢進言呢。
上一篇:丁保楨與宮保雞丁-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