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峨眉山·帝王拜佛
峨眉山是佛教名山,一些皇帝來此游山拜佛,留下了不少傳說,尤以康熙的傳說為多。
萬年寺無梁殿中所藏的普賢騎象銅像相傳為宋太宗賜建。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萬年寺方丈茂真奉詔入京。當他朝見皇后時,慧眼看出皇后已有身孕,便奏道:“皇上大喜,要有太子啦!”后來皇上果然得子。太宗欣然賜金三千兩,命造佛寺。茂真在成都購銅,分段鑄得普賢像,用騾馬運上山,焊接而成。
據說普賢菩薩銅像進山后,香火不斷,有求必應,就連明代萬歷皇帝朱翊鈞,也是他母親慈圣太后在此進香求來的。朱翊鈞登基后,敕建無梁殿罩護普賢瑞像,題額“圣壽萬年寺”。僧眾為表永不忘恩,改寺名萬年寺,一時聲名大振。不料樂極生悲,無窮禪師代理方丈后,先在寺前建了慈圣庵,又募錢在縣城造了千手觀音像和大佛寺。有一年,皇帝派人查訪大佛寺,欽差大臣并不仔細調查就回奏峨眉山無大佛寺。龍顏大怒,以貪污皇金罪把無窮殺了。后來,太后重新派人調查,才證實無窮禪師的冤枉。
鉆天坡上有洗象池,因傳普賢在此洗過坐騎白象而名。明初為小庵,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擴建為寺。內祀觀音、地藏、大勢至。寺前有一石砌六角形小池,原名明月,清初月正老人造,后改洗象池,即普賢洗象處。旁臥汲水狀石雕白象,寺亦以此名。月夜至此,恍入廣寒宮。“象池月夜”為峨眉山十景之一。此地初名歡喜庵,俗呼“初歡喜”。蓋攀山至此,路稍平,游人誤以為到頂,初露喜色,豈料前途更險。故宋人游記有稱“錯歡喜”者。洗象池也曾名“天花禪院”。有一年,康熙皇帝游峨眉山至此,寺中方丈請題匾。康熙醉眼朦朧,提筆大書了個“天”字。方丈忙說:“皇上,小廟叫洗象池。”一個隨從機靈地說:“這天朗花香之時,喝了酒再寫!”康熙一聽,明白了,說:“我堂堂一國之主,連個廟名都改不得?!”幾筆寫成了“天花禪院”。
也有人說,“天花禪院”并非康熙酒醉錯題。他到洗象池時,正逢大雪。和尚們一個勁兒恭維,“皇上駕到,普賢顯瑞,天女散花”。康熙高興,提筆題了“天花禪院”,洗象池這才改的名。后來寺因失火被焚,康熙題的匾也燒了。重修后,又恢復了原名。
峨眉產名茶。峨眉山的茶葉黛綠悅目,再用玉液泉水沏泡,芳香鮮潔,潤肺生精。據說這茶是唐僧西天取經帶回的茶籽和用他傳授的方法種出來的。
有一年,康熙皇帝游峨眉,品了茶水后稱妙,傳旨每隔兩年向皇宮進貢;進貢那年百姓不得摘采。進貢時,百姓大哭。一位綠衣姑娘問明情況,用白紗巾在樹上一繞,滿山茶樹變成白色。康熙聞奏,讓砍光山上的茶樹。可第二年春天,茶樹長得更茂盛。連砍九年,仍無法砍光。縣官親自動手,卻被一棵樹上的茶果打得頭破血流,只得作罷。以后,峨眉山的茶葉再也不進貢了。縣官動手砍的那棵茶樹,人們尊為“抗貢茶”。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北海·帝后風流事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合肥之旅·鳳陽·開國皇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