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原名秉彝、秉超、詞,字慧生,藝名白牡丹,號留香館主。河北東光人?,F(xiàn)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8歲入義順和梆子班,從龐啟華學花旦,后隨師入三樂科班,不久改為正樂社,與尚小云、趙桐珊同科,并稱 “正樂三杰”。出科后改習京戲,拜陳德霖、吳菱仙及王瑤卿為師。他的嗓音嬌亮,做工細膩,眼神手勢無不表達人物的心態(tài)變化,尤擅演性格開朗、活潑嬌憨的少女。念白宗其師王瑤卿,但加快了節(jié)奏,更近于口語,因此更覺親切而傳神。他與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并稱京劇 “四大名旦”。擅演劇目有《十三妹》《得意緣》《鐵弓緣》《梵王宮》《鴻鸞禧》《虹霓關(guān)》《花田錯》等。他也排演過很多新戲,如《元宵謎》《丹青引》《香羅帶》《釵頭鳳》《荀灌娘》《紅樓二尤》《紅娘》《蝴蝶夢》《陶三春》等,在新戲中進行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逐漸形成自己俏麗柔媚、爽朗和諧的表演藝術(shù)風格。日本入侵東北后,他拒絕去東北為侵略者演戲,并多次舉行義演,將演出收入捐獻給前線的抗日將士。解放后,歷任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戲曲研究所所長及河北省梆子劇院院長。“文革” 期間備受屈辱,抑郁而死。著有《荀慧生舞臺藝術(shù)》《荀慧生演劇散記》《荀慧生演出劇本選》等。
荀慧生 (右一)與程硯秋、尚小云、梅蘭芳合影
唱中繪出山水畫
荀慧生的繪畫早已享譽藝林。評論家認為 “此乃荀氏一絕”。1927年,北京 《順天時報》 舉辦“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評選活動,荀慧生推出了他與陳墨香編演的新戲《丹青引》,講述著名畫家董其昌與女畫家楊云友的愛情故事。劇中扮演楊云友的荀慧生在短短八句唱中揮毫潑墨,當場繪出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場內(nèi)掌聲雷動,人人嘆為觀止。他與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一同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1962年初冬,荀慧生到南京演戲,演出之余登門向傅抱石、錢松巖兩位美術(shù)大師求教畫藝,三人共同揮毫繪制了一幅《金陵勝跡圖》。來年,傅抱石到京開會。荀慧生邀他到家中做客。席間他們交流各自藝術(shù)活動的心得,并再次合作了一幅青綠山水圖。荀慧生畫藝出眾。老舍、歐陽予倩等文化名人都很喜愛他的畫作。
1966年暮春,神州大地已呈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荀慧生歇藝劇壇三年之后,在家中精心繪制了一件巨幅青碧山水圖。畫面上,峰巒起伏,江流環(huán)繞,青山碧水,桃紅柳綠,滿幅的生機寄托著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戀。
為增強藝術(shù)素養(yǎng),荀慧生還要求弟子們學習繪畫、書法藝術(shù)。由于他的倡導,中國戲校曾開設(shè)過練字學畫課程,他專門講授了戲理與畫理相通的道理。
荀慧生《秋山策杖》等山水扇面,以亭臺屋榭、林木鳴鳥繪出山水清幽深邃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寄傲山林、淡泊人生的高遠情志。
荀慧生在《紅娘》中主演持扇的紅娘
《山水》扇面 荀慧生
上一篇:翰墨趣談·蘇軾
下一篇:信札趣談·蕭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