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保定之旅·直隸總督署·一座總督署半部盛衰史
在保定市區,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規模較大的清代地方衙署建筑群——直隸總督署。如今,這樣完整的總督署在全國已不多見。
直隸總督署建筑群落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記錄了自雍正二年(1724)至宣統三年(1911)清朝覆亡共一百八十七年的大半部清朝的歷史,是清王朝由盛到衰以及地方機構變革的歷史見證。清朝中晚期,由于階級矛盾不斷激化,南方數省經常發生農民起義,加上外國帝國主義的入侵,直接威脅著北京的安全。被稱為“北京南大門”的保定是京城南面的第一道屏障,因此,直隸總督大都由清朝的重臣擔任和署理。如道光、咸豐年間的琦善、桂良,同治年間及以后的宗厚、曾國藩、李鴻章、榮祿、袁世凱等。
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
直隸總督衙署的建筑結構和布局受北京皇宮的影響較大,主體建筑大都放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東西兩側各有一路對稱性的輔助建筑,由南往北依次為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并配以東西耳房、廂房等。整個建筑南北深220米,東西寬130米。進入總督署大門后便是儀門,這是迎賓送客的地方,儀門內有約長60米的甬道通向總督署大堂。大堂即正堂,有正房五間,是總督舉行重大政務活動的地方。按照清制,總督一般不直接審理民刑案件。大堂兩廂建有耳房九間,按朝廷六部規制,分設吏、戶、禮、兵、刑、工六個吏房,辦理各種書牘事務。由大堂穿廳進入二堂,這里也是五間正房,是總督會見外地官員、召集僚佐議事的地方。由二堂再向里走,便是內院,這里有官邸和上房兩進院落,均為正房五間,左右各有耳房二間,廂房三間。官邸,清代又叫“簽押房”,是總督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上房即為總督及其眷屬的居住之所。直隸總督衙署的修建規模和式樣嚴格按照清政府有關省級衙署的規制,主體建筑和耳房、廂房結構合理,布局錯落有致,莊重典雅,門楣隔扇古樸大方,院內曲徑通幽,古樹常青。如今,直隸總督衙署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將在此修建博物館。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千佛巖·“青衣絕佳”古涇口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東坡祠堂·丁蜀古鎮憶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