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絕代的“巾幗女官”
——上官婉兒的苦樂人生
上官婉兒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集智慧與美貌于一身的女性。她游走于前朝后宮的權力旋渦中,深得兩朝皇帝寵信,一度是執掌大權的“巾幗首相”;她以風華絕代、文采卓然的非凡魅力,讓多少風云人物拜倒在她的裙下。然而,她終成為權力刀鋒上的祭品。這段苦樂交織的人生,亦成為令人喟嘆的傳說。
深受寵信的“巾幗女官”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上官婉兒出生在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舊唐書》、《新唐書》中均記載了一個亦真亦幻的故事:上官婉兒的母親鄭氏在懷胎時,曾經夢見一位巨人給她一桿大秤,說:“將來必生貴子,執掌大權,權衡天下。”上官婉兒降生后,鄭氏看到是個女孩,便笑著說:“你將來能權衡天下嗎?”襁褓中的上官婉兒竟咿呀相應。
由于祖父上官儀獲罪,上官婉兒剛一出生就隨母親鄭氏被發配到掖廷為奴。上官婉兒自幼聰慧機靈,擅長寫詩作賦,又生得貌美如花,端莊秀雅,漸漸在宮中小有名氣。上官婉兒14歲時,武則天因聽聞她才貌雙全而召見她,并命她當場寫作文章。上官婉兒文思泉涌,一氣呵成,令武則天大加贊賞。從此,上官婉兒被免去奴婢身份,留在武則天身邊負責協助起草詔書等文字事務。
憑借過人的才識和出眾的政治能力,上官婉兒逐步獲得了武則天的信任。圣歷元年(698),武則天開始讓上官婉兒參與奏章的處理和決策。自此,上官婉兒越發顯示出超凡的政治才能。她對百官奏事多能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且常常與武則天的判斷不謀而合。上官婉兒還能準確地揣測武則天內心的想法,有時武則天尚未明示,她已將事情辦理妥帖。這使得武則天對上官婉兒更加倚重。后來,武則天將很多奏章都交由上官婉兒處理,自己只是最后批示而已。
后人常言,武則天一生最信任的人實為上官婉兒。她對自己的子女都忍心殺害,卻舍不得殺上官婉兒。相傳,武則天退位后,平日里有兩大樂趣,一是聽上官婉兒朗誦詩詞,二是向上官婉兒傾訴心事。
上官婉兒與武則天的生平驚人的相似,同為14歲進宮,同樣侍奉兩朝皇帝,又同是在先皇去世后被繼任皇帝迎回宮中。武則天死后,唐中宗李顯將上官婉兒迎回宮中,封為“昭容”,仍掌管詔書事宜。“昭容”的地位僅次于皇后一人和妃子三人,位列“九嬪”第二。后來,上官婉兒的母親鄭氏也被封為“沛國夫人”,可見中宗李顯對上官婉兒的寵信。
身處宮廷30余年,上官婉兒幾乎取悅了所有的“重量級人物”,可謂八面玲瓏。她不僅贏得了兩朝皇帝的寵信,還盡力協調好與李姓、武姓子女的關系。她與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情同手足,與武三思及其兄弟也交情甚好。朝中許多大臣也十分敬重上官婉兒,將其尊為“內宰相”。可以說,上官婉兒雖無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實,也算應驗了母親鄭氏的那個夢。
權力刀鋒上的祭品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作為距離皇帝最近的女官,上官婉兒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宮廷爭斗的旋渦中。盡管她工于處世,獨具心計,但終究沒能逃出成為權力犧牲品的悲劇。
據《舊唐書》、《新唐書》記載,武則天當朝,上官婉兒曾因忤逆武則天犯了死罪,本該誅殺,但武則天憐惜其才華,竟不忍心殺她。后來,上官婉兒被處以“黥面”(在面部刺字)之刑,額頭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嬌美的容貌從此被毀。關于上官婉兒忤逆武則天的具體原因,正史沒有交代,野史中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上官婉兒看不慣武則天豢養男寵的行為,曾私自把其男寵張昌宗關在宮門外,致使張昌宗一怒之下燒了宮殿;另一說是上官婉兒與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調情,被武則天撞見,大發雷霆。被“黥面”后,上官婉兒再也不梳妝打扮,自此素面朝天。
唐中宗時,上官婉兒與韋皇后、武三思一派勢力較為親近。中宗李顯懦弱無能,韋后與武三思便大權獨攬,幾乎架空了中宗的權力。上官婉兒審時度勢,站在了韋后一邊。同時,她還力勸中宗提升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的地位,慫恿韋后、安樂公主效仿武則天奪權。這一切引起了太子李重俊(中宗李顯的第三子,非韋后所生)的強烈不滿。他集結自己的力量,于神龍三年(707)起兵討伐韋后一派,殺死了武三思及其子,并沖進肅章門,要求中宗交出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跑到中宗和韋后的身邊,故意激怒他們說:“太子今天的意思,是要先殺了婉兒,然后再殺陛下和皇后啊!”中宗和韋后聽后大怒,便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逃到了玄武門,命羽林衛剿殺太子逆黨。太子兵敗被殺,上官婉兒暫時得以保全。
然而好景不長。太子死后,韋后和安樂公主的野心日益膨脹,急不可耐地籌劃篡位。上官婉兒審時度勢,認為以韋后的能力難成大器,即便陰謀得逞,恐怕早晚要敗事。為了不受牽連,她又策略性地傾向了太平公主的勢力。景龍四年(710),中宗李顯突然駕崩,這是包括上官婉兒在內的所有人始料不及的。史書明確記載,中宗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殺的。上官婉兒預感到,韋后如此玩火自焚,末日將近,自己也很難善終。這時,她想到一個自救的辦法,那就是與太平公主一同擬一份中宗遺詔,在遺詔中為李姓子弟爭取利益,打壓韋后的勢力。于是,溫王李重茂被立為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政。
野心勃勃的韋后自然不滿足,加緊了篡位的步伐。為阻止韋后的陰謀,太平公主聯合臨淄王李隆基一同起兵,殺了韋后與安樂公主。身為同黨,上官婉兒也在討伐之列。李隆基的手下劉幽求率兵沖進上官婉兒的住處時,上官婉兒帶著宮女手捧蠟燭出門相迎,并親自將自己起草的中宗遺詔拿給劉幽求,證明自己為李唐天下盡了心。劉幽求果然被感動,向李隆基求情,然而終究沒有得到同意。這天夜里,上官婉兒被殺,享年47歲。
上官儀奇冤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是唐高宗時的秘書少監,曾因不滿當時皇后武則天的飛揚跋扈而力諫廢后。一次,唐高宗終于下定決心廢掉武則天,令上官儀起草詔書。誰知,詔書還未寫好,武則天就提前得到消息,匆匆趕來。面對武則天的高聲呵斥,唐高宗竟嚇得把責任全推到上官儀身上。武則天因此十分忌恨上官儀。后來,武則天以“與廢太子梁王李忠通謀”的罪名將上官儀處死。然而,這段家仇絲毫沒有影響上官婉兒對武則天的忠誠。兩個深諳權力策略的女人仿佛達成某種默契,相逢一笑泯恩仇。直到中宗即位,上官儀才得以平冤,以禮改葬。
風華絕代的“第一才女”
集美貌、才情和智慧于一身的上官婉兒,是唐朝最具魅力的女性之一。即使她為了生存而墮落,犧牲了道德的底線,甚至參與爭權、禍亂朝政,也沒有減少眾人對她的癡迷。據史書記載,章懷太子李賢、唐中宗李顯、梁王武三思,甚至臨淄王李隆基都曾傾慕或深愛上官婉兒,當朝才子文人為她傾倒的更是不計其數。
上官婉兒剛進宮時,與當時的太子李賢相識。當時,上官婉兒才十幾歲,李賢24歲。野史記載,上官婉兒曾做過李賢的侍讀,兩人相互傾慕,有過一段感情。然而,這段感情即使存在過,也很快被現實粉碎。太子李賢與武則天不合,不久被廢。而這份詔書正是上官婉兒一字一句親筆擬寫的。在愛情與權力之間,上官婉兒選擇了后者。
武則天的第三子李顯自少年時代就喜歡上官婉兒。李顯被立為太子后,上官婉兒蓄意與李顯親近,使李顯對她更加癡心。后來,上官婉兒又與武三思走到一起,正史明確記載為“淫亂”。為了自己與武三思的前途,上官婉兒又把武三思推薦給韋皇后。這也是上官婉兒成為韋后同黨的直接原因。
唐中宗時,上官婉兒備受皇帝寵愛。她向中宗提議設立修文館,廣納朝中才子文人前來賦詩。才子們寫作的詩賦,都由上官婉兒親手評定,名列第一等的人賞賜金爵,榮耀無比。上官婉兒自己也寫出了許多獨具匠心、文辭優美的詩篇。一時間,朝中作詩之風盛行,上官婉兒的詩也被爭相唱和。在修文館的諸多才子中,崔湜引起了上官婉兒的注意。上官婉兒愛慕其詩才,很快就與崔湜有了私情。《舊唐書》和《新唐書》均記載,上官婉兒因與崔湜私通,特向中宗請求搬出宮外居住。中宗竟答應了她,還為她建了一座豪宅。上官婉兒還極力幫助崔湜逐漸升官,后來崔湜竟坐到了宰相的高位。
據野史記載,李隆基自幼對上官婉兒也很仰慕。只因一次無意間看見上官婉兒與武三思淫亂,李隆基才由愛生恨。后來,李隆基登基后,懷念上官婉兒的文才,還特命人收集其詩文,編輯成冊。
上一篇:長憶驚鴻照影時——追尋洛水女神
下一篇:風流倜儻的背后——悲情才子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