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關羽》人物故事小傳
關羽(公元?—219年),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關羽早年追隨劉備,參加兼并戰爭,任別部司馬。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擊敗劉備,擒獲關羽,封他為偏將軍。官渡之戰后,關羽奔歸劉備。十三年,曹操南征,關羽奉劉備之命,率水師經漢水抵達夏口,與孫吳聯軍在赤壁(今湖北蒲圻境內)大敗曹軍,迫曹操退還許昌。關羽因功受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劉備西取益州,關羽受命統理荊州,鎮守江陵。二十四年,關羽升任前將軍,率軍圍困曹魏將領曹仁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又值漢水暴漲,水淹曹魏七軍,收降于禁,擒斬龐德,威震四方。曹操接受司馬懿的主張,利用孫權與劉備的矛盾,以割讓江南之地為條件,力勸孫權襲擊關羽后方。孫權趁關羽用兵樊城的機會,派呂蒙襲擊荊州,蜀江陵守將不戰而降。關羽聞訊回救,惜將士皆無斗志,被迫西保麥城。關羽待援不至,不得已棄城突圍,于臨沮被吳將擒斬,其子關平也以身殉職。關羽死后,謚“壯繆侯”。
〔正史〕
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①人也。亡命奔涿郡②。先主③于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④為之御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
建安五年⑤,曹公⑥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⑦,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⑧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縣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于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⑨、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⑩事。羽聞馬超(11)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12)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13)于樊。(14)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惪。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愿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后,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于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15)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
追謚羽曰壯繆侯。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
《三國志》卷三六
〔注 釋〕
①河東解:河東,古地區名,概指今山西西南部地區。解,縣名,西漢置,治所在今山西臨猗西南。②涿郡:西漢置,治所在今河北涿州。③先主:三國蜀昭烈帝劉備。④張飛:字益德,今河北涿州人。三國蜀著名將領。⑤建安五年:建安,東漢獻帝劉協年號,公元196—219年使用。五年,即公元200年。⑥曹公:即三國魏武帝曹操。⑦白馬:縣名,秦置。治所在今河南滑縣舊縣東。⑧劉將軍:即劉備。⑨襄陽太守:襄陽,郡名,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置,治所在今襄樊市。太守,官名,魏晉南北朝時期所置地方各郡長官,職掌一郡行政、軍事等大權。⑩荊州: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東漢治所在湖南常德東北。(11)馬超:詳見本書“馬超”。(12)孟起:馬超字。(13)曹仁:字子孝,曹操從弟。三國魏將,官至大將軍、大司馬。(14)樊:即樊城,今湖北襄樊市樊城。(15)徐晃:見本書《徐晃》。
〔相關史料〕
蜀將關羽,善撫士卒而輕士大夫;張飛敬禮士大夫而輕卒伍。二將俱不得其中,亦不得其死。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八七
初,羽隨先主①從公②圍呂布于濮陽。時秦宜祿為布求救于張楊,羽啟公:“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公許之。及至城門,復白。公疑其有色,自納之。后先主與公獵,羽欲獵中殺公。先主為天下惜,不聽。
《華陽國志·劉先主志》
羽嘗為流矢貫左臂,創雖愈,每陰雨,骨常疼。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此患乃除。”羽便伸臂令劈之。時適會諸將飲食,臂血流離,而割炙③飲酒,言笑自若。
宋·蕭常《續后漢書》卷八
關羽,字云長,河東解人。亡命奔涿郡。先主于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御侮。先主襲徐州,使羽行太守事。曹操東征,先主為所破,奔袁紹。操遂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然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因使張遼探之,羽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但受劉將軍恩重,誓以共死,不可背也。吾終不留,要當立功以報曹公乃去耳。”已而袁紹遣顏良攻魏將劉延于白馬,曹操使張遼與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因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敢當,遂解白馬之圍。曹操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還,拜書辭曹公,而奔先主于袁軍。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為主,勿追也。”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瘡雖愈,每至陰雨,骨嘗疼痛,醫云:“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刮骨去毒,此患乃除。”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

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是歲,羽率眾攻曹仁于樊。曹操使于禁往助之。秋霖雨,漢水汜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而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懿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愿也,可使人勸權躡其后,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辱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糜、傅供給軍資,不悉相及,羽言“還當治之”。糜、傅懷懼不安,及權陰委糜、傅,糜、傅遂使人迎權。曹公又使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擄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于臨沮④。
斷曰:
關羽純忠,一心漢主。雖被曹擒,斷然不與。斬將報恩,依然高舉。后攻樊城,七軍皆取。華夏震威,曹恩徙許。懿請結權,為羽后蠱。糜、傅失供,正愁罪處。合謀迎權,江陵失土。戰退無歸,坑龍阱虎。受害一朝,垂名千古。
明·黃道周《廣名將傳》卷五
〔注 釋〕
①先主:指劉備。②公:指曹操。③炙(zhi):烤肉。④臨沮:縣名。西漢置,治所在今湖北遠安縣西北。
上一篇:《元雍》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雍》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馮勝》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馮勝》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