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蘇軾
《蘇軾》: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眉山(今屬四川)人。文學家蘇洵之子。嘉祐年間進士,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卒謚文忠。
蘇軾學識淵博,才華卓絕,詩文精妙,書法尤工。他的書法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黃庭堅譽其為宋代第一,曰: “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者自當推為第一。數年后,必有知余此論者。” 清人劉墉《論書絕句》云: “蘇黃佳氣本天真,姑射豐姿不染塵。筆軟墨豐皆入妙,無窮機軸出清新。” 作品有《醉翁亭記》、《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等。
《致長官董侯書》 宋 蘇軾
懸帖習書
蘇東坡曾說自己“幼而好書,老而不倦”。這是實話,他學習書法確實很勤奮,花費了大量心血。蘇東坡才華橫溢,刻苦用功,在書法上,他廣采博取,集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雄厚遒媚的書藝特色。他先后學習過顏真卿、柳公權、楊凝式、李邕、徐浩等人的書法,但又不拘泥于哪一家,而是融匯各家,形成了 “筆畫壯實,媚中帶骨,端莊淳樸” 的藝術風貌。
為了博覽眾家碑帖,吸收前賢書法之長,蘇東坡想出了一個好方法—— “懸帖習書”。即把前人的法帖多取幾本,懸掛在書桌對面的墻上,不僅臨習時觀賞,而且一有空閑就閱讀體悟,觀看其間的精神筆勢,心里摹寫,也在筆底追求。他覺得好的法帖太多,一本一本地閱讀,不僅浪費時間,來得太慢,而且不能進行比較,不如在對比中更能汲取其精華。他覺得通過鑒賞和比較,可以更深入地學習前人書法的妙處。蘇東坡在書藝上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他認為:“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正因為他十分重視博覽群書、開闊眼界對提高書藝的幫助,所以,他的書法藝術才取得了那么高的成就,達到了一般書法家望塵莫及的境界:清新雄健,自然天成,別具一格。
詩書雙絕
“詩書雙絕”說的是一個人的詩歌和書法都很絕妙,珠聯璧合。這類故事在古代非常多,因為許多詩人本身就是書法家,他們自己作詩,自己書寫,自己吟誦,有的還配上一幅詩意畫,可謂絕妙之至。
蘇東坡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而以文學最為突出。他文章寫得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也作得妙,是宋代詩壇的領袖; 書法更不用說,是宋代四大家之冠。他的詩用他的書法寫出來,確實異常絕妙。當時,得到這么一幅“雙絕”之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會受到世人的極大尊重。
《致夢得秘校書》 宋 蘇軾
相傳有一天,蘇東坡正在學士院閑坐,忽然妙句自來,書興大發,于是讓人拿來筆墨紙硯。見蘇東坡在作書,人們一下子圍攏過來,大家一邊吟誦著他的詩,一邊欣賞著他的書法,驚嘆不已,齊聲稱贊為 “詩書雙絕”。這時,蘇東坡更加興奮,接連揮毫,一氣寫了10多幅作品,并當場一一贈送給大家。人們高興異常,能親眼見到大書法家蘇東坡作書,并得到一張他的墨寶,真是太幸運了。
飲酒作書
蘇軾和米芾的關系特別好,是難得的書法摯友。一有機會,他倆就聚在一起開懷暢飲,揮毫作書,順便探討一些書法問題,交流經驗和體會。
米芾在雍州任知縣時,有一次蘇東坡從揚州回京都,專門去雍州拜見米芾。米芾一見蘇東坡來訪,非常高興,立即叫人準備了豐盛的酒菜招待。米芾知道蘇東坡是來和他交流書藝的,便特意在飯廳中間擺好了書案及文房四寶。蘇東坡見了,高興異常,拉著米芾的手坐了下來。他倆把盞對飲,談笑風生。喝著喝著,蘇東坡書興大發,便一手把杯,一手提筆,一邊飲酒,一邊揮毫,興致高處運筆如風。兩個小吏拼命研墨,也供不上他的需要。米芾見了,手癢得不行,于是也擺出另一張書案,和蘇東坡面對面寫了起來。兩人揮筆疾書,龍飛鳳舞,誰也不甘示弱。就這樣,他倆邊飲酒,邊談論,邊作書,不知不覺已到掌燈時分。酒喝完了,墨寫盡了,紙寫光了,人也醉倒了。
東坡義墨
古今書法家都很講究書法用具,特別是筆和墨。蘇東坡就是一個“筆墨迷”。他很注重文房器物的質地和品位,用筆、用墨也都特別講究。在用筆上,蘇東坡特別愛用散卓筆。他覺得散卓筆柔勁適度,鋒穎清爽,書寫起來瀟灑流美,提按自如,最能表現他的書法藝術風格。在用墨上,蘇東坡更是善于思考,別出心裁。相傳附馬都尉王晉卿曾贈送給蘇東坡26丸墨,有十幾個品種,蘇東坡見了高興異常。他將這26丸墨視為珍寶,總舍不得用。后來,他從26丸墨中選出極優者,合為一品,雜研后進行書寫,沒想到效果非常好。后來貶謫黃州時,他給自己居住的房子取名為 “雪堂”,每逢佳節,鄰居們都要贈送一些酒表示慰問。他就把那些酒匯到一起,命名為 “雪堂義樽”。可能是為了紀念那段歲月,蘇東坡就把這種雜研的墨又叫做“義墨”。
東坡醉書
蘇東坡是宋代“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中的第一位。他學識淵博,才華卓絕,不但詩文精妙,書法也卓有盛名。蘇東坡的書法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在給弟弟蘇轍的《論書詩》中,蘇東坡表達了自己所追求的書法風格:“……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也因于此,蘇東坡的書法被譽為宋代第一。
《新歲展慶帖卷》 (局部) 宋 蘇軾
蘇東坡胸懷大志,但現實殘酷,他政治上郁郁不得志。苦悶彷徨中,酒和書成了他最好的精神安慰。蘇東坡天生喜歡飲酒,不過酒量不大,喝不了幾杯就會醉。醉后他就大睡,不多時便鼾聲如雷。一覺醒來,醉意未消,他便起身乘著酒意作書。此時的他下筆如風行雨散,舒卷自如,很有味道,不但別人叫好,他自己也覺得驚奇。但蘇東坡從不吝惜自己的書法,一般人都能有求必應。不過對富豪權貴,他卻倍顯“苛刻”,就算他們用重金求字,他也不給,甚至還會當場揶揄責難一通。
歐文蘇字
《跋陳公詩》 宋 蘇軾
歐陽修是蘇東坡科考時的主考官,蘇東坡對他極為敬重。歐陽修還是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蘇東坡不僅敬重他的學問和人品,也喜歡他的文章。因此,他經常背誦歐陽修的文章,并親自動手把歐陽修的文章抄寫出來。歐陽修的文章優美,蘇東坡的書法漂亮,因此獲得了“歐文蘇字”的美譽。據說在當時,誰要能得到一篇“歐文蘇字”,身價馬上就能抬高很多。
相傳,歐陽修在滁州任太守時,和瑯玡寺里長老的關系非常好,經常在一起談論文章和書法。后來,長老專門為歐陽修建了一座亭子。歐陽修很高興,親自為亭子題寫了“醉翁亭”的匾額; 還專門寫了一篇 《醉翁亭記》,作為紀念。
有一天,歐陽修正在“醉翁亭”旁吟哦他的 《醉翁亭記》:“滁州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突然背后有人插話道:“倒不如說 ‘環滁四面皆山也’痛快。” 歐陽修聽了,脫口說道: “妙!妙!妙! ” 回頭一看,原來是一位老樵夫。歐陽修趕忙拱手施禮道: “感謝先生指點!”便把老人請到山下家中設酒宴款待。老人臨走時,歐陽修問他有什么要求,老人說道:“老生別無他求,若能得到一篇 ‘歐文蘇字’,這輩子也就滿足了。”歐陽修見老人這么看重,便欣然應允。幾天之后,歐陽修親自把蘇東坡書寫的《醉翁亭記》贈給了老樵夫。這件事,一直被當地人傳為美談。
蘇黃談書
蘇東坡和黃庭堅并稱“蘇黃”。他倆愛好相近,談話投機,經常在一起談論詩歌、書法,切磋書藝,是一對無話不談的書法摯友。
相傳有一次,蘇東坡去走訪黃庭堅,兩人一見面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從占到今,從詩歌到書法,越談興致越高。談著談著,兩人書興大發,便擺下兩張書案,一起揮毫作書,還不時地指指點點。寫完后,兩人又坐下來繼續談論書法。蘇東坡指著黃庭堅寫的字說: “你的字雖然清新勁挺,但有時用筆過分瘦弱,好像死蛇掛在樹梢上一樣。”黃庭堅覺得有理,忙點頭稱是,同時也評價蘇東坡的字道: “你的字我不敢輕易評論,但我總覺得有些地方寫得太局促扁平,好像癩蛤蟆給石頭壓著。” 蘇東坡聽了哈哈大笑,覺得這批評也是既有趣又中肯。他倆就這樣經常在一起談論書法,毫不掩飾地指出對方書法上的不足,互相指點,取長補短,在書法藝術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寒食帖》 宋 蘇軾
上一篇:楹聯趣談·蘇軾
下一篇:扇面趣談·荀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