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的黎曼
1826年9月17日,黎曼(1826—1866)出生于德國的漢諾威。他的父親是一位牧師。黎曼19歲時,根據他父親的旨意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神學。但他很快就被那里濃厚的數學氣氛所感染,以致于使他放棄了神學而改學數學。黎曼的聰敏天賦和勤奮刻苦的精神很快被“數學王子”高斯(1777—1855)發現,于是黎曼有幸成為高斯晚年的學生。
1851年11月,黎曼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復變函數論的基礎》。高斯對此論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評語中寫到:“這是一篇很有份量,很有價值的文章,它不僅達到而且遠遠超過了對博士論文的要求”。由此,黎曼不僅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且贏得了第一流數學家的聲譽。
1854年,黎曼發表了題為《關于利用三角級數表示一個函數的可能性》和《幾何學的基本假設》兩篇論文。他在后一篇論文中,把三維空間的研究推廣到幾維空間,引入了流形及流形曲率的概念,從而發展了非歐幾何體系,確立了被后人稱之為《黎曼幾何》的理論基礎。
黎曼不僅在函數理論和微分幾何方面貢獻卓越,他在數論、偏微分方程等領域也是碩果累累。以他名字命名的數學術語就有十多條,如“黎曼幾何”、“黎曼曲面”、“黎曼函數”、“黎曼積分”、“黎曼猜想”等等。所以黎曼是一位世界上少有的數學天才。
然而,黎曼在生活的道路上卻屢遭坎坷,步履維艱。1854年他成為哥廷根大學的一名編外講師,僅能以學生的聽課費為收入。由于收入微薄、不敷日用,他時常餓著肚子堅持工作。1857年他當上了副教授,兩年以后又升為正教授。但由于他哥哥的去世,他又擔負起四個妹妹的生活費用,所以生活上一直很艱難。黎曼本來身體就較虛弱,加上工作勞累與生活艱辛,他終于積勞成疾,患了肺病。由于經濟上拮據,他沒能徹底治愈疾病,后來病情惡化,不幸于1866年7月20日去世,年僅39歲。
黎曼一生在數學許多領域中都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那深邃獨特的思想對數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于這樣一位少有的數學偉人的早逝,實在令人感到惋惜與悲痛。如果當年他不是由于生活艱難以致敗在病魔手中,可以預料黎曼將會有更多的發現與創舉,他將會給我們這個世界留下更多的精神財富。
上一篇:英年早逝的杜勃羅留波夫
下一篇: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