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張牧石
《張牧石》:張牧石(1928—),字介庵,號邱園,別署月樓外史、月城吟客等。天津人。天津市商學院法律系畢業。早年從壽石工先生研習書法、篆刻、倚聲諸藝。詞學南宋吳夢窗。印由秦漢入以黟山出。書法自甲骨金文、歷代碑帖乃至晚近諸名家無不涉獵,終成自家面貌。除了專業藝術外,又輔之以京劇、曲藝、舞蹈、武技。曾任東方藝術學院教務長,茂林文化進修學院古典文學教授,現為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書協會員、天津書協理事、天津文史館館員。著有《繭夢廬叢書》八種。
“第一財富我為翁”印
此印為張牧石的一方閑章。現代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健康專家洪昭光說:“最大的財富是健康,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張先生的觀念與洪教授之論不謀而合。他數十年為文治學,卻從不放松養生與鍛煉。早年一度吸煙,一天最多吸四盒,手指都熏黃了,后來竟與香煙一刀兩斷。他每天清晨舞劍,外出授課,無論多遠堅持騎自行車。七八十歲的人依然精神抖擻,身輕如燕,講課幾個小時毫無倦色,跳交誼舞獲全國老年吉特巴舞大賽第一名。冬天他下身只穿一件秋褲,連青年人都望塵莫及。“第一財富我為翁”是張先生的自況,此印刊于1988年,其邊款稱:“東瀛語云:‘第一財富是健康。’家人戲謂余惟稱此富翁。”確含有哲理。它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從來沒有救世主,健康長壽靠自己。
第一財富我為翁
“古姚茸客”印
這是張牧石在“文革”期間刻就的印章。那個時候,“四人幫”推行極“左”路線,大搞文化虛無主義,將祖國傳統文化和歷史典籍視為“毒草”,禁止人們保存與閱讀。如有違抗,輕則被視為“中毒”,重則被扣上“反動”的帽子。牧石先生卻以“古姚茸客”自比,反其道而行之。
“姚茸客”出典于《后漢書》:“云南有神鹿能食毒。”明《一統志》:“姚州者古哀牢之舊國。”“古姚茸客”即“古代姚州專吃毒草的神鹿”。這種“神鹿”以喜“毒”為食,以“毒”生存,自然是“食毒”愈多身體愈壯了。張牧石先生以此作為印文,是說他在十年動亂中,每以“雪夜閉門讀禁書”自娛。先生“珍作半知通六藝,力行三省惜一身”,潔身自好,積累學問,不為名利所動,不與文界丑類為伍。
“六朝人物謝之先”印“名在九歌第二篇”印
近代印人孔昭來刻有“方兄不與我同家”印,蓋脫自《錢神論》。《錢神論》為西晉惠帝元康年間南陽一位叫魯褒的文學家所作,是作者用以諷刺當時賄賂公行有如互市之弊的。其中寫道:“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親之如兄,字曰孔方。”此印是“言彼非為孔姓,與我不同家,寓孔姓也”。張牧石所刻“六朝人物謝之先”印則是寓王姓。
此印是給一位詞友所刻,這位詞友姓王,名禹人。此印出典于“王謝烏衣”。王、謝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兩大望族,因晉代中原戰亂,大批官吏、文士東渡,王、謝兩大家應在今南京烏衣巷居住,當時稱王、謝子弟為烏衣諸郎。唐代劉禹錫有《烏衣巷》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六朝人物謝之先”即指王姓,這是一方十分巧妙的寓姓閑章。
“名在九歌第二篇”則是為天津書法家陳云君刻的一枚寓名閑章。屈原賦《九歌》的第二篇為《云中君》。“云君”,東漢文學家王逸注為云神,后人多以為是指月神。此印寓云君,陳云君先生對這方印十分喜愛,常鈐于他的書法作品之上。
名在九歌第二篇
“善伯”印
此印為鄧萬歲所刻,雖非出自張牧石之手,但卻是張牧石先生挽救了這方印的“一條命”。說來也巧,那是上世紀50年代末,張先生的一位鄰居存有一方墨壽山的印章,想請張磨掉印文給他刻一方名章。張先生將那印石拿在手里端詳,只見印款頗為考究,細細辨認,落款為“爾疋”。這“爾疋”乃是近代著名印家鄧萬歲。鄧萬歲是廣東東莞人,曾留學日本,晚年客居香港。他治印沖刀爽朗,以造像、鳥蟲篆見長,在師法黃牧甫的基礎上形成自家面目。鄧萬歲號爾雅,根據文字學“疋”即是“雅”,故鄧落款“爾疋”。細觀印文,為白文“善伯”二字,其章法、文字亦非等閑者所能為之。尤其是“伯”字的寫法,篆作“白”,不是對《說文》有精深研究的人是不會做如此處理的。而善伯者也確有其人。此人姓徐名良,也是廣東人,早年赴日本,入橫濱大同學校。敵偽時期任汪偽外交部大使、汪偽國民政府委員。張牧石將印章的作者和歸屬講給對方聽,對方方知此印的珍貴。牧石先生“刀下留情”遂用一方新印石為這位先生刻了一方名章,終將鄧萬歲的這一精品佳作從“死亡線上搶救出來”。
“邱園”印
近代篆刻大師壽石工(1888—1950)治印推崇黟山派治印巨匠黃牧甫。因藏有牧甫遺作“玨庵”印,取號“玨庵”。此印作長方形,朱文,邊款為“牧甫”。張牧石嘗從壽石工先生研習書法、篆刻、詩詞諸藝,治印亦取徑黟山派,其作品深得牧甫之三昧。上世紀60年代偶得黃牧甫的一方“邱園”印。印為長方形,白文,看似平實,卻是靜中有動,方入圓出,以巧為拙,可謂黃氏白文印代表。邊款為“邱園主人仲遲二兄永用,乙未正月,黃士陵愜心之作”。乙未,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張牧石對此印頗加珍惜,自號“邱園”,并自作朱文“邱園”印一方。
“邱園”印及邊款(張牧石自刊)
“邱園”印及邊款(黃牧甫原印)
姜伯
月樓外史
牧石之鉥
月城吟客
張牧石印章
張牧石為作者所書條幅,上鈐“又一村民”、“師壽”印
上一篇:翰墨趣談·張旭
下一篇:收藏趣談·張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