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擒虎》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字子通,河南東垣(在今河南洛陽市東)人,后遷居新安。出身將門,父韓雄,以武烈知名,北周時,為大將軍。
擒虎少時,性慷慨,有膽略,容貌雄偉。又好讀書,經史百家,皆略知其大意。西魏丞相宇文泰見而異之,讓與諸子交游。后以軍功,拜大都督、新安太守。
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月,北周大舉伐北齊。及攻占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北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有甲士三萬)請擊北周,不許;永業憤慨。擒虎乘機派人勸降,永業遂以金庸城(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來歸。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楊堅為大丞相,擒虎遷和州刺史。陳將甄慶等,數寇江北,擒虎屢挫其鋒,陳人奪氣。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楊堅代北周,是為隋文帝。文帝有吞并江南、統一全國之志,以擒虎有文武才能,聲名早著,于是拜為廬州總管,委以平陳重任。
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文帝以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發兵五十一萬,分八路(東、西兩戰區)向陳發起進攻。擒虎自廬江(今合肥市),出橫江(在今和縣東南),指向采石(在今當涂縣西北),是為右翼軍。擒虎率五百人夜渡長江,至采石,守者皆醉,遂取之。次年元月七日,攻姑孰(今當涂縣),半日而拔。及至新林(在今江蘇江寧縣西),江南父老素聞其名,來訪者晝夜不絕;陳沿江守軍,皆望風潰散;陳將樊巡、魯世真、田瑞等相繼來降。繼與吳州總管賀若弼所領左翼軍對建康(今南京市)形成夾攻之勢。
二十日,擒虎進至石子崗(在今南京市南門外),陳將任忠降。及至朱雀航(古浮橋,在今南京市南秦淮河上,亦名南津橋),敵眾懼而潰散,遂平建康,執陳后主。文帝詔曰:“平定江表,弼與韓擒虎之力也。”又下優詔于賀、韓二人,曰:“申國威于萬里,宣朝化于一隅,使東南之民俱出湯火,數百年寇旬日廓清,專是公之功也。”
四月,班師回至長安,賀、韓二人爭功于文帝前。弼曰:“臣在蔣山(又名鍾山、紫金山,在今南京市東北)死戰,破其銳卒,擒其驍將,震楊威武,遂平陳國;韓擒虎略不交陣,豈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與弼同時合勢以取偽都,弼乃敢先期,逢賊遂戰,致令將士傷死甚多。臣以輕騎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即建康),降任蠻奴,執陳叔寶(陳后主),據其府庫,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門,臣啟關而納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與臣相比!”文帝曰:“二將俱為上勛。”于是進擒虎為上柱國。有司劾擒虎縱放士卒,淫污宮女,遂不加爵邑。后突厥來朝,文帝謂之曰:“汝聞江南有陳國天子乎?”對曰:“聞之。”文帝命左右引突厥至擒虎前,曰:“此是執得陳國天子者。”擒虎厲然視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視。于是命擒虎以行軍總管屯金城(今甘肅皋蘭縣),以防突厥。
十二年(公元592年)十一月,死。時年五十五。
擒虎是隋名將。他的作戰特點:快速勇猛,勢如疾雷。在滅陳戰中,先于賀岳弼攻入建康,就是一例。賀若弼曾言“韓擒虎是斗將,非領將。”此言頗失公正。事實上,韓擒虎既是一位虎將,也是一位具統帥才能的將領。隋文帝以擒虎有文武才能,故委任以平陳重任,統帥右翼軍。
上一篇:《韓擒虎》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項羽》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