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擒虎》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韓擒虎,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東)人。公 元538年,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青少年時代,韓擒虎曾以慷慨倜儻、富于膽略而小有名氣。他身材高大、氣力過人、武藝嫻熟,又很喜歡讀書,經史百家都能略知一二。起初,他承襲父親的爵位,被授為新義郡公。后來,在消滅北齊和抗擊南陳的戰爭中,立下了不少戰功,擔任過統率一路兵馬的行軍總管,是北周的名將。楊堅建立
隋朝后,器重他的軍事才略,委任他為廬州總管,負責鎮守廬江(今安徽合肥市),與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市)的吳州總管賀若弼一道,進行用兵江南的具體準備。
偷渡長江 襲占采石
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在長期準備的基礎上,隋文帝楊堅出動大軍五十一萬八千人,以楊廣為統帥,兵分八路,從長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同時出動,計劃消滅江南陳朝,進而統一全國。長江下游是主攻方向,有三路大軍: 楊廣出六合,賀若弼出廣陵,韓擒虎出廬江,鋒芒所向,直指陳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
根據這一總的戰略意圖,韓擒虎率所部幾萬人馬于是年年底抵達長江北岸的橫江一帶(今安徽和縣東南),伺機發起渡江作戰。陳朝駐防長江的將領飛騎報警。但是,荒淫無能的陳朝皇帝陳叔寶(史稱陳主或陳后主)卻不以為然,他極其天真地對大臣們說: 過去北齊三次進攻我朝、北周又兩次進攻我朝為什么都失敗了? 就是因為 “王氣在此”①,就算隋軍已來進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大臣孔范立即附和說: “長江天塹,當年魏文帝曹丕都認為是限隔南北的天然屏障,隋軍難道能飛過來嗎?這些報警文書,想必是邊防將領們為了立功而編造出來的。”陳后主聽了以為很對,竟然不作戰爭準備,照舊在皇宮里花天酒地、縱情玩樂。為了慶祝元會(相當于現在的春節),他還下令坐鎮九江、京口(今江蘇鎮江)的兩個兒子,率領沿江戰船回建康過年。本來就缺乏戰備的陳軍江防,因此更加空虛了。韓擒虎偵知這一情況后,決定充分利用陳軍的麻痹情緒,采用偷渡的方式突破長江天險。時間就選在陳軍將要盡情玩樂的元會之夜; 地點則選在江面較為狹窄的牛渚山一段,亦即采石和橫江之間; 并由他自己率領五百精兵先行偷渡,以便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初一半夜,韓擒虎親率五百精兵從長江北岸的橫江渡口出發,利用夜色作為掩護,乘輕舟向南岸的采石駛去。采石,又名采石磯,位于牛渚山北,是控制長江的戰略要點。當年東吳的大都督周瑜曾親率人馬駐防于此。陳軍對此地也進行了重點設防,駐有五千人馬。但是,防守采石的陳軍將士,誰也沒有想到隋軍會在過年的時候發動攻擊。他們照舊按著陳后主歡度元會的圣旨,開懷暢飲年夜美酒,一個個都喝得酩酊大醉,連巡江的哨兵也高枕無憂地進入了夢鄉。由于對敵情判斷準確,時機選擇恰當,韓擒虎的偷襲船隊,毫無阻礙地駛達南岸。當韓擒虎率領五百精兵進入陳軍的采石陣地時,守軍將士們還睡得跟死豬一樣,一點也沒有察覺。韓擒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收繳武器、控制要點,除守將徐子建脫逃外,大部分陳軍士卒還沒有清醒過來就成了俘虜。戰斗結束,隋軍不損一兵一將,勝利占領了江防重地采石。所謂的長江天塹,就這樣被五百隋軍輕而易舉地突破了。
韓擒虎襲占采石后,隨即命令主力部隊渡過長江。接著,揮軍向東逼進建康。由于韓擒虎對俘獲的陳軍將士全都優待釋放,有效地瓦解了陳軍斗志,沿江陳軍大都望風而降。正月初七,韓擒虎占領姑蘇(今安徽當涂),前鋒抵達新林(今南京西南約三十里),與楊廣所派遣的杜彥興一軍勝利會師。與此同時,賀若弼一軍也從京口渡過長江,溯江而上,進屯于鐘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陳朝的都城建康,已經處于隋軍的合圍之中。
突入建康 活捉陳主
陳后主獲悉隋軍過江的消息之后,曾于正月初四下詔,表示要 “親御六師,廓清八表(寬廣地域)”①,但僅限于紙上談兵而已。直到三路隋軍兵臨建康城下,陳后主才著急起來。他召集文武大臣商討對策,但商討竟日,不知計之所出。建康地勢險要,向有“龍蟠虎踞”之稱,陳朝在建康城內外尚有十萬余人馬,如果以此兵力憑險堅守,然后詔調各地陳軍馳援,未必不可以伺機破敵。可是,昏憒愚蠢的陳后主,既不采納大將任忠閉城固守的建議,也不同意大將蕭摩訶出兵襲擊隋軍后路的主張,自己又拿不出主意來。第二天,他在自謂“兵久不決、令人腹煩”②的情緒下,兒戲似地命令陳軍統統出城迎戰。各路陳軍既無背城一戰的決心,又無統一指揮的將領,也無如何作戰的計劃,迫于圣旨難違,只好領兵出城。這樣一來,建康城內就完全空虛了。善于出奇制勝的韓擒虎迅速抓住了陳軍的這一致命弱點,果斷地決定,乘城內空虛之機,以精兵突入建康,殺進皇宮,捉拿陳后主,促使城外陳軍不戰自潰或不戰而降。
正月二十日,正當隋軍同陳軍激烈戰斗之際,韓擒虎將大軍交給副將指揮,自率五百精銳騎兵批亢搗虛,首先插到了城南的石子岡(今南京市雨花臺),準備從正南門入城。正在這時,陳朝的大將任忠,因陳后主不采納他的意見,出城在白土岡一戰又被賀若弼打敗,覺得大勢已去,便帶著幾名親騎到石子岡向韓擒虎投降。這使韓擒虎如同雪里得炭,高興異常,立即令任忠帶路,直奔正南門。
建康都城的正南門,又叫朱雀門,門外護城河上有座橋,名叫朱雀橋(今南京鎮淮橋東)。當任忠領著韓擒虎抵達朱雀橋時,守橋的陳將蔡征已經聞風而逃了。隊伍隨即進入朱雀門,守門士兵正想抵抗,任忠大聲呵斥道: “老夫都投降了,你們還抵抗什么! ”陳軍士兵一見本朝的大將任忠已經投降,遂一哄而散。在任忠的向導下,韓擒虎兵不血刃,迅速進入陳朝的皇宮。昔日歌舞升平、金迷紙醉的宮殿,如今已七零八落、冷冷清清。原來,陳朝的文武大臣們一聽說韓擒虎攻進了建康,都各自逃命去了,陳后主也不知去向。韓擒虎命令士兵認真搜查,并親自審問宮女、太監。當得知陳后主藏在景陽殿后面的枯井中時,立即帶領士兵趕到井邊。他向井下一望,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令人向井口大聲呼叫,也沒有一點動靜。韓擒虎靈機一動,讓士兵大聲喊道: 到底有人沒有?沒人就扔石頭啦! 這一招很靈,馬上從井中傳出了陳后主的呼救之聲。于是,韓擒虎讓士兵找了個筐,拴上繩子放到井底,往上拽時,覺得很沉,一兩個人還拉不動,都很驚奇陳朝的天子怎么這樣重。大家七手八腳拉上來一看,原來除陳后主之外,還有他最心愛的張貴妃和孔貴妃。陳后主見到韓擒虎,嚇得汗流浹背,撲地一聲跪倒在地,表示愿意投降隋朝。韓擒虎見陳朝的皇帝果然被他活捉了,一時得意忘形,就放縱士卒在陳宮中奸淫擄掠起來。這時,陳朝的另一大將蕭摩訶已為賀若弼打敗活捉,其余數萬陳軍聞知天子已被韓擒虎俘虜,軍心頓時瓦解,紛紛放下武器向隋軍投降。攻取建康的戰役,即告勝利結束。
正月二十二日,楊廣進入建康,他令陳后主寫了一道命令各地陳軍向隋軍投降的手詔,以此招降了長江上游及江南各地的陳軍余部。西晉末年以來長達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終于結束了。人民迫切希望的南北統一就這樣實現了。
戰后,賀若弼妒忌韓擒虎活捉陳后主的功勞,韓擒虎也不謙讓,兩人因爭功動起了刀劍;回到長安后,又在隋文帝面前大爭一番。隋文帝采取和稀泥的辦法,說他倆的功勞一般大,給予了相同的獎賞。其實,在攻取建康的戰役中,就指揮藝術及其對戰局的影響大小來看,韓擒虎確比賀若弼高出一籌。當陳軍傾巢而出迎戰隋軍時,雖然其部署失措,戰斗力不高,但要完全擊敗,也非一日之功。在這種情況下,韓擒虎抓住建康空虛之機,斷然以輕兵搗敵腹心,一舉擒敵之首,這種機動靈活的指揮是很可取的。由于陳后主被活捉,陳朝的軍事抵抗便基本上停止了,因此,隋滅陳的戰爭只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這與韓擒虎的出色指揮是分不開的。但是,韓擒虎在活捉陳后主之后縱兵淫掠和兩次拼命爭功的行為,無疑是應當受到批判的。
滅陳之戰以后,韓擒虎被任命為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行軍總管,負責防御突厥進攻。不久回到長安,病死于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時年五十五歲。
注釋
① 《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長城公禎明二年。①② 《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七,開皇九年。
上一篇:《韓信》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韓擒虎》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