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理與勢
古代思想家關于歷史哲學的重要范疇。“勢”指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向、趨勢;“理指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內在的客觀規律。唐代的劉知幾、柳宗元都曾提出歷史發展有其必然之勢,是“勢使之然”的觀點。朱熹等也以“理勢之當然”說明“天理”對社會歷史的支配作用。王夫之繼承和發展這些先行思想,首次把理勢并舉,并作為歷史觀的中心范疇。王夫之認為,在歷史進程中,理勢是合一的。歷史所以會呈現必然趨勢,是因為歷史有其內在的規律。“理當然而然,則成乎勢矣”(《讀四書大全說》卷九);勢是由理產生的,故“離理無勢”(同上)。但是,理又必然通過勢表現出來,所以,人們可以“在勢之必然處見理”(同上)。這種“理勢相成的歷史觀”,拋棄了以往的神學史觀和天理史觀,達到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歷史觀和樸素辯證法的最高成就。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玉門關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