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知》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遠知》人物故事小傳
王遠知,初唐著名道士。少年時期師從名道陶弘景,得其道術,并曾跟隨臧兢游歷。陳后主、隋煬帝聞其道名,都曾召見過。李世民即位以前跟王遠知有過交往,王遠知預言他將來必登帝位。李世民即位后對王遠知十分敬重,賞賜甚豐。武則天在位時,他又受到武則天的禮遇。
〔正 史〕
王遠知,本系瑯玡①,后為揚州②人。父曇選,為陳揚州刺史。母晝寢,夢鳳集其身,因有娠。浮屠③寶志謂曇選曰:“生子當為方士④。”
遠知少警敏,多通書傳,事陶弘景⑤,傳其術,為道士。又從臧兢游。陳后主聞其名,召入重陽殿,辯論超旨,甚見咨挹。隋煬帝為晉王,鎮揚州,使人介以邀見,少選發白,俄復黰⑥,帝懼,遣之。后幸涿郡⑦,詔遠知見臨朔宮,帝執弟子禮,咨質仙事,詔京師作玉清玄壇以處之。及幸揚州,遠知謂帝不宜遠京國,不省。
高祖尚微,遠知密語天命。武德⑧中,平王世充,秦王與房玄齡微服過⑨之,遠知未識,迎語曰:“中有圣人,非王乎?”乃諗⑩以實。遠知曰:“方為太平天子,愿自愛?!碧诹?,欲官之,若辭。貞觀九年(11),詔潤州(12)茆山為觀,俾居之。璽詔(13)曰:“省所奏、愿還舊山,已別詔不違雅素,并敕立祠觀,以伸曩(14)懷。未知先生早晚至江外,祠舍何當就功?令太史令(15)薛頤等往宣朕意?!?/p>
遠知多怪言,詫其弟子潘師正(16)曰:“吾少也有累,不得上天,今署(17)少室伯,吾將行?!奔淬逶?,加冠衣,若寢者,遂卒?;蜓詨凵w百二十六歲云。遺命子紹業曰:“爾年六十五見天子,七十見女君?!钡蚵?sup>(18)中,紹業表其言,高宗召見,嗟賞,追贈遠知太中大夫,謚(19)升真先生。武后時復召見,皆如其年。又贈金紫光祿大夫。天授中改謚升玄。
《新唐書》卷二○四
〔注 釋〕
①瑯玡:古縣名。秦置。治所在今山東膠南縣瑯邪臺西北。晉廢。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豐泉縣于此,大業初又改瑯玡。唐武德初廢。秦為瑯玡治所。②揚州: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治所在江都(今揚州市)。唐轄境相當今江蘇揚州、泰州、江都、高郵、興化、六合、泰興、海安、如皋、泰縣和安徽天水等市、縣地。③浮屠:佛教名詞。梵文Buddha的音譯,一譯“浮圖”。同“佛佗”,即僧人的意思。④方士:我國古代好講神仙方術的人。起源于戰國燕齊一帶近海地區。以修煉成仙和不死之藥等方術來博得統治者的信任。⑤陶弘景: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⑥黰:頭發稠而黑。⑦涿郡:隋大業初改幽州置。治所在薊縣(今北京城西南)。轄境相當于今北京市及河北霸縣和天津市海河以北,薊運河以西,赤城、涿鹿以東地區。⑧武德:唐高祖李淵的年號,公元618—627年。⑨過:拜訪。⑩諗:規諫。(11)貞觀九年:公元635年。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12)潤州: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置,以州東有潤浦而名。治所在延陵(今鎮江市)。唐轄境相當今江蘇南京、鎮江、丹陽、句容、金壇、江寧等市、縣地。(13)璽詔:璽,印,秦以后專指皇帝的印。璽詔指蓋有皇印的詔書。(14)曩(nang):以往、過去的意思。(15)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等事務的官員。(16)潘師正:初唐著名道士,茅山第11代宗師。(17)署:代理、暫任。(18)凋露:唐高宗李治年號,公元679—680年。(19)謚: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加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相關史料]
道士王遠知,本瑯玡人也。父曇選,除揚州刺史。遠知母,駕部郎中丁超女也。常夢彩云靈鳳集其身上,因而有娠。又聞腹中聲。沙門寶誥謂曇選曰:“生子當為神仙宗伯①?!边h知少聰敏,博綜群書。初入茅山②,師事陶弘景③,傳其道法。及隋煬帝為晉王,鎮揚州,起玉清玄壇,邀遠知主之。使王子相、柳顧言相次召之,遠知遂來謁見。斯須而須發變白,晉王懼而遣之。少選又復其舊。唐高祖之龍潛,遠知嘗密陳符命④。武德中,秦王李世民與幕屬房玄齡微服以謁遠知,遠知迎謂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實告。遠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愛也?!碧诘菢O,將加重位,固請還山。貞觀九年,潤州茅山置太平觀,并度二七人,降璽書慰勉之。后謂弟子潘師正曰:“見仙格,以吾小時誤損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今見召為少室山伯,將行在即。”翌日,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卒,年一百二十六歲。謚曰升玄先生云。
《太平廣記》·卷二三
[注 釋]
①宗伯:官名,掌管宗廟祭祀等禮儀。②茅山:位于江蘇省句容與金壇兩縣之間。原稱地肺山,又名句容山,為我國道教名山之一。③陶弘景: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④符命:古人認為,國家統治者受命于天,天往往賜下祥瑞,以為憑證。這種天賜祥瑞叫做“符命”。
上一篇:《王繼恩》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繼恩》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王鴻緒》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鴻緒》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