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邁》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許邁》人物故事小傳
許邁,字叔玄,小名映,東晉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出身士族,不慕仕進。許邁不到20歲時就去拜訪名士郭璞。郭璞為他算了一卦,認為許邁元吉自天降,應當學習道教升仙之道。當時著名道教人物鮑靚已經隱居起來了,沒有人知道他在哪里。可是許邁一下子就找到了他,并拜鮑靚為師,皈依道教。許邁的父母還健在時,許邁不忍心就此遠離雙親,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次回家探望父母。父母亡故以后,許邁把妻子送還娘家。此后便與一幫志同道合人士遍游名山。永和二年(公元346年),隱居入臨安(今杭州)西山,登山巖食靈芝,非常自得,欲就此過一輩子。于是改名為玄,改字為遠游,以明志。自后不知所終。與王羲之為世外交,頗有時望。死后被道教奉為地仙。作詩12首,皆詠神仙事。
[正 史]
許邁字叔玄,一名映,丹楊句容①人也。家世士族,而邁少恬靜,不慕仕進。未弱冠②,嘗造郭璞③,璞為之筮,遇泰之大畜,其④上六爻發。璞謂曰:“君元吉自天,宜學升遐之道。”時南海太守鮑靚隱跡潛遁,人莫之知。邁乃往候之,探其至要。父母尚存,未忍違親。謂余杭懸霤山近延陵之茅山,是洞庭之西門,潛通五岳,陳安世、茅季偉⑤常所游處,于是立精舍⑥于懸霤,而往來茅嶺之洞室,放絕世務,以尋仙館,塑望時節還家定省而已。父母既終,乃遣婦孫氏還家,遂攜其同志遍游名山焉。
初采藥于桐廬縣之桓山,餌術涉三年,時欲斷谷。以此山近人,不得專一,四面藩之,好道之徒欲相見者,登樓與語,以此為樂。常服氣,一氣千余息。永和二年,移入臨安西山,登巖茹芝,眇爾自得,有終焉之志。乃改名玄,字遠游。與婦書告別,又著詩十二首,論神仙之事焉。羲之造之,未嘗不彌日忘歸,相與為世外之交。玄遺羲之書云:“自山陰南至臨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⑦之徒,漢末諸得道者皆在焉。”羲之自為之傳,述靈異之跡甚多,不可詳記。玄自后莫測所終,好道者皆謂之羽化矣。
《晉書·王羲之傳附許邁傳》卷八○
〔注 釋〕
①丹楊句容:今屬江蘇。②弱冠:弱,年少;冠,冠禮。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以20歲上下稱弱冠。③郭璞:晉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字景純,博學多才,訥于言詞,精天文、歷算卜筮之術。所著注的《爾雅》、《方言》、《山海經》、《穆天子傳》等皆行于世。④大畜、其: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云“各本均無‘大畜其’三字,今從殿本”。泰,周易六十四封之一,乾下坤上。《易·泰》:“象曰:天地交,泰。”王弼注:“泰者,物大通之時也。”⑤陳安世、茅季偉:陳安世,東漲京兆人。性慈仁。曾遇兩仙人,仙人與之藥丸,食后得仙。茅季偉:名留,東漢陳留人。遇郭泰,卒成德。⑥精舍:舊時書齋、學舍、集生徒講學之所。后亦稱僧、道居住或講道說法之所為精舍。⑦左元放:東漢末著名道士左慈,字元放。
上一篇:《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謝小娥》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謝小娥》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