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曹參》人物故事小傳
曹參(公元前?—前190年),秦末沛(今江蘇沛縣)人。初為沛獄掾。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隨劉邦起事于沛,為中涓。后從東攻,封執帛,號建成君。入關破秦,封建成侯。至漢中,廷為將軍。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拜為假左丞相。旋從韓信定魏,攻趙破齊。以左丞相鎮撫齊地。劉邦稱帝,任齊相國。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平陽侯。從劉邦平陳豨、英布之反。相齊九年,以黃老之術治齊,齊國安晏。號稱賢相?;莸墼?公元前194年),更為齊丞相,次年,蕭何卒,入漢繼為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如蕭何之制。為相3年卒。謚“懿侯”。
〔正史〕
孝惠帝元年,除諸侯相國法,更以參為齊丞相。參之相齊,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①,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于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②,“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參去,屬其后相曰:“以齊獄市為寄,慎勿擾也。”后相曰:“治無大于此者乎?”參曰:“不然。夫獄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參始微時③,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④。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擇郡國吏木詘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⑤,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相舍后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⑥。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
參見人之有細過⑦,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參子窋⑧為中大夫?;莸酃窒鄧恢问拢詾椤柏M少朕歟?”乃謂窋曰:“若歸,試私從容問而父曰:‘高帝新棄群臣,帝富于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下乎?,然無言吾告若也?!狈敿认淬鍤w,間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苔⑨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敝脸瘯r,惠帝讓參曰:“與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⑩,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參為漢相國,出入三年。卒,謚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顜(11)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12)?!?br>
平陽侯窋,高后時為御史大夫。孝文帝立,免為侯。立二十九年卒,謚為靜侯。子奇代侯,立七年卒,謚為簡侯。子時代侯。時尚平陽公主,生子襄。時病癘,歸國。立二十三年卒,謚夷侯。子襄代侯。襄尚衛長公主,生子宗。立十六年卒,謚為共侯。子宗代侯。征和二年中,宗坐太子死,國除。
太史公曰: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參獨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凈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史記》卷五四
[注釋]
①黃老言:傳說中黃帝與老聃的治國學說,主張無為而治,與民休息,對安定社會,發展生產有積極作用。②趣治行:趣同趨,此指督促人準備出發的行裝。③始微時:起初沒有當官的時候。④有卻:有矛盾。⑤間之:過了一會兒。⑥歌呼:大聲唱歌。⑦細過:小過錯。⑧窋(zhuo)。通“窟”。⑨苔:鞭打。⑩垂拱:帝王登基。(11)顜(jiang):平直明和。(12)寧一:安定統一。
[相關史料]
【綱】以曹參為齊相國?!灸俊繀⒅笼R,盡召諸先生,問所以安集①百姓。而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②。參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請之。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眳⒛吮苷靡陨嶂?。用其言,齊國安集,稱賢相焉。
《綱鑒易知錄》卷一○
唐·程晏“論曹參”:
讀漢史者多曰,曹參守蕭何之規,日醉以酒。民歌之曰: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漢之二賢相也。至矣哉!論曰:非也。暑中之渴也,孺子飲之渟淖之污。中渴已久,得其渟淖之污,寧圖于清冷(冷)之水平。設使孺子牽之于清冷之水,則滌乎腹中之泥也。中然后知渟淖之污,不可終日而飲之。百姓罹③秦之渴已久矣。蕭何曰:“吾所以為法律是,權天下之草創也。吾不止此,將致君為成康之君,使民為成康之民。是牽民于清泠(泠)之水也?!辈軈⑷栈挠诰?,惠帝訊焉。參罔④于惠帝曰:“高帝創之,陛下承之;蕭何造之,臣參遵之;陛下垂拱,臣等守職?!盎莸垡詾槭且?。民又歌之。鳴呼!漢之民以為,漢之污,愈于秦之竭⑤,不知牽于清泠之水,以滌腹中之泥也。蕭何之傳曹參也,若土木工能造材而未果覆⑥,而終焉必待善覆之者成焉。蕭既構矣,謂參為善覆者。參守其構,而不能覆,徒欺君曰:“陛下不如高帝,臣參不如蕭何,善守可也,何費作哉!”若不可以費作,即文帝除肉刑,不為漢主仁圣之最也。參不能致其君于成康之政,不知已(己)不能覆何之造,而荒于酒幸,不同義和之誅(疑有誤),貪位畏勝,飾惰言以惑君也,孰名為賢相耶?吾病漢史以蕭何為善求繼,以曹參為堪其后,故論之。
明·鄭賢《古今人物論》卷七
禹承堯天舜日之隆,治際無為,曷不引儀狄而親之,拜為酒正。俾釀酒為池,率大小臣工,一鼓而牛飲⑦三千,優游醉鄉,豈不快哉。乃一沐三握發,日中不暇食,面目至于黎黑,猶相戒于傲慢逸欲。自懿侯視之,是謂禹不能垂拱,皋陶伯益,不能守職,桀紂之沈湎,為夏商守成之令辟也。且懿侯即知惠不如高帝,身不如文終,而值母后干政之初,尤宜精勤宵旰,君臣交警,協張王諸公,和衷集事,無曠庶官,庶不至政出多門,釀禍于來茲。乃帝方淫樂不聽政,公復飲醇不事事,托名垂拱以逢惡,假辭守職以偷安。君相荒湛,同殞厥軀。維時平勃輩尤而效之,阿附呂雉,平為右丞相,不治事,日飲醇酒,戲婦人。審食其為左丞相,不治事,監宮中,如郎中令,皆效尤之事也。平等請諸呂將南北軍,居中用事,及立諸呂為王,皆阿附之事也。俾外戚專權,致王陵獨力不支,劉氏危于累卵。懿侯不得辭其責矣。他日文帝問決獄錢谷,勃不能答,平復矯辭飾責,丙吉見人格殺不問,而問牛喘。皆懿侯好治黃老,高言清靜作之俑⑧也。
清·洪亮吉、紀曉崗等《歷朝史案》《漢》
〔注釋〕
①安集:治理有成效。②言人人殊:一人一種說法,各不相同。③罹:遭受危難。④罔:欺騙。⑤竭:窮盡,形容壓迫之重。⑥果覆:最終完成。⑦牛飲:如同牛飲水一樣,暴飲。⑧俑:木偶,此指模式。
上一篇:《晉簡文帝司馬昱》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晉簡文帝司馬昱》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曾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曾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