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曾鞏》人物故事小傳
曾鞏(公元1019—1083年)字子固,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少有文名,為歐陽修所賞識。又曾與王安石交游。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進士。曾奉詔編校史館書籍。官至中書舍人。
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作以散文為主,含蓄典重,雍容平易,以議論見長,說理曲折盡意,其藝術風格與歐陽修略為相似。亦能詩,質樸無華。著有《元豐類稿》。
[正 史]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①。甫冠②,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進士第。調太平州司法參軍,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集賢校理,為實錄檢討官。出通判越州,州舊取酒場錢給募牙前③,錢不足,賦諸鄉戶,期七年止;期盡,募者志于多入,猶責賦如初。鞏訪得其狀,立罷之。歲饑,度常平不足贍④,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⑤,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
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曲堤周氏擁貲雄里中⑥,子高橫縱,賊良民,污婦女,服器上僭⑦,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于法。章丘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⑧,無不如志。鞏配三十一人,又屬⑨民為保伍,使譏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⑩,輦(11)所購金帛隨之,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12),實欲攜貳其徒(13),使之不能復合也。自是外戶不閉。
河北發民浚河,調及它路,齊當給夫二萬??h初按籍三丁出夫一,鞏括(14)其隱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費數倍。又弛無名渡錢,為橋以濟往來。徙傳舍,自長清抵博州,以達于魏,凡省六驛,人皆以為利。
徙襄州、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亭傳,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者,來食息宮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視診,書其全失、多寡為殿最(15)。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處猝集(16),師去,市里不知。加直龍圖閣、知福州。
南劍將樂盜廖恩既赦罪出降,余眾潰復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17)呼之不至,居人懼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福多佛寺,僧剎其富饒,爭欲為主守(18),賕請公行。鞏俾其徒相推擇,識諸籍(19),以次補之。授帖于府庭,卻其私謝,以絕左右繳求(20)之弊。福州無職田,歲鬻園蔬收其直(21),自入常三四十萬。鞏曰:“太守與民爭利,可乎?”罷之。后至者亦不復取也。
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22)。一時后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23)也。過闕(24),神宗召見,勞(25)問甚寵,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議經費,帝曰:“鞏以節用為理財之要,世之言理財者,未有及此?!钡垡浴度?、《兩朝國史》各自為書,將合而為一,加鞏史館修撰,專典(26)之,不以大臣監總,既而不克成(27)。會官制行,拜中書舍人。時自三省百職事,選授一新,除書(28)日至十數,人人舉其職,于訓辭(29)典約而盡。尋(30)掌延安郡王箋奏。故事(31)命翰林學士,至是(32)特屬之。甫數月,丁母艱(33)去。又數月而卒,年六十五。
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于委廢單弱(34)之中,宦學昏嫁,一出其力。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于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35)之于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神宗常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钡廴恢?。呂公著嘗告神宗,以鞏為人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宋史·曾鞏傳》卷三一九
〔注 釋〕
①偉:有氣魄,壯大。②甫冠:才成年。甫,方,才。冠,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之禮。③給募牙前:給官府招募來的攬納稅收的牙人。④度(duo):揣度,料;常平:常平倉,全國普遍建立的用以平準糧價的糧倉;贍:供給。⑤諷:婉言勸告;自實粟:自己采購糧食。實,充實。⑥擁貲雄里中:擁有的資產在街巷中是最多的。⑦服器上僭:穿著和器用都越出了禮制規定的等級。⑧椎剽奪囚:殺人劫財,搶奪囚車。⑨屬(zhu):囑咐。⑩假以騎從:借給他馬匹和隨從。(11)輦:車載。(12)外視章顯:在表面上顯示榮耀。(13)攜貳其徒:離間瓦解他的徒眾。(14)括:搜求。(15)書:記錄;殿最:后先。古代考核政績或軍功,上等的稱“最”,下等的稱“殿”。后遂引申為先后高低上下之意。(16)先期:事先;區處猝集:劃出一塊供大軍突然到來時吃住的地方。(17)尤桀者:特別兇惡的匪徒。(18)主守:寺廟住持。(19)識諸籍:把他們的名字登記在簿籍上。識,記。(20)繳求:送禮求情。(21)直:通“值”,價錢。(22)偃蹇不偶:困頓不遇,在政治上不得意。(23)泊如:淡泊的樣子。(24)過闕:經過京城。闕,皇宮。(25)勞(lao)問:慰勞,撫慰。(26)典:掌管。(27)不克成:沒有完成。(28)除書:任命新官的詔書。(29)訓辭:任命詔書中皇帝訓導的言辭。(30)尋:不久。(31)故事:依舊例。(32)至是:至此。(33)丁母艱:猶“丁憂”。舊稱遭父母之喪。(34)委廢單弱:家道衰落,勢單力薄。(35)導:引薦。
〔相關史料〕
曾密公任信州玉山令,除名①徙英州,行次南都而卒。時公子南豐先生子固,己名重于時。公再娶朱夫人,年未三十,領諸孤歸里南豐。昆弟六人,久益漻落②。與長弟曄應舉,每不利于春官③。里人有不相悅者,為詩以嘲之曰:“三年一度舉場升,落殺曾家兩秀才。有似檐間雙燕子,一雙飛去一雙來。”南豐不以介意,力教諸弟不怠。嘉祐初,與長弟及次第牟文肅公、妹壻王補之無咎、王彥深,幾一門六人,俱列鄉薦④。將入都赴省試⑤,子婿拜別朱夫人于堂下,夫人嘆曰:“是中得一人登名,吾無憾矣?!卑癯龀冖藿栽谏狭校瑹o有遺者。楚俗遇元夕第三夜,多以更闌時微行聽人語,以卜一歲之通塞。子固兄弟被薦時,有鄉士黃姓亦預同升,黃面有瘢,里人呼為“黃痘子”。諸曾俱往赴試,朱夫人亦以收燈夕往閭巷聽之,聞婦人酬酢⑦造醬法云:“都得都得,黃豆子也得?!币讯菀糁?,果然。
《宋人軼事匯編·揮麈后錄》卷一三
[注 釋]
①除名: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資格。②漻落:流落。③春官:為禮部的通稱。這里是指春季舉行的鄉試。④鄉薦:宋時科考,除去鄉試合格者外,某些學業優秀者,亦可由地方薦舉,取得入都省試的資格。⑤省試:唐宋時各州縣貢士到京師,由尚書省的禮部主試,通稱省試??荚嚭细裾邽榕e人。⑥唱第:由人唱報考中者的姓名及次第。⑦酬酢:應對。
上一篇:《曹參》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曹參》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朱云》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朱云》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