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簡文帝司馬昱》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晉簡文帝司馬昱》人物故事小傳
晉簡文帝司馬昱,字道萬,元帝少子。大興四年(公元321年)生,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卒,終年53歲。
司馬昱于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受封為瑯邪王,后封為會稽王,拜散騎常侍,右將軍等職。穆帝永和元年,崇德皇太后臨朝稱制,封司馬昱為撫軍大將軍,詔令總理朝政。廢帝即位后,司馬昱仍封瑯邪王,后為丞相。桓溫等廢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
簡文帝少言寡語,于事無心,任憑居室凝塵滿席也不以為意。朝政大權操縱在桓溫之手,他惟有“拱默而已”。他時刻恐懼被廢黜,在位兩年即死,葬高平陵,謚曰太宗簡文皇帝。
[正史]
簡文皇帝諱昱,字道萬,元帝之少子也。幼而岐嶷①,為元帝所爰。郭璞見而謂人曰:“興晉祚者,必此人也。”及長,清虛寡欲,尤善玄言。
永昌元年,元帝詔曰:“先公武王,先考恭王君臨瑯邪,繼世相承,國嗣未立②,蒸嘗靡主,朕常悼心。子昱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廟,以慰罔極之恩。其封昱為瑯邪王,食③會稽、宣城如舊。”咸和元年,所生鄭夫人薨。帝時年七歲,號慕泣血,固請服重。成帝哀而許之,故徙封會稽王,拜散騎常侍。九年,遷右將軍,加侍中。咸康六年,進撫軍將軍,領秘書監。
建元元年夏五月癸丑,康帝詔曰:“太常職奉天地,兼掌宗廟,其為任也,可謂重矣。是以古今選建,未嘗不妙簡時望④,兼之儒雅。會稽王叔履尚清虛,志道無倦,優游上列,諷議朝肆。其領太常本宮如故。”永和元年,崇德太后臨朝,進位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二年,驃騎何充卒,崇德太后詔帝專總萬機。八年,進位司徒,固讓不拜。穆帝始冠⑤,帝稽首歸政,不許。廢帝即位,以瑯邪王絕嗣,復徙封瑯邪,而封王子昌明為會稽王。帝固讓,故雖封瑯邪而不去會稽之號。太和元年,進位丞相,錄尚書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⑥,給羽葆鼓吹班劍六十人,又固讓。
及廢帝廢,皇太后詔曰:“丞相、錄尚書、會稽王體自中宗,明德劭令,英秀玄虛,神捿事外。以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歸,為日已久。宜從天人之心,以統皇極。立者明依舊典,以時施行。”于是大司馬桓溫率百官進太極前殿,具乘輿法駕,奉迎帝于會稽邸,于朝堂變服,著平巾幘單衣,東向拜受璽綬。咸安元年冬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桓溫出次中堂,令兵屯衛。乙卯,溫奏廢太宰、武陵王晞及子總。詔魏郡太守毛安之帥所領宿衛殿內,改元為咸安。庚戌,使兼太尉周頤告于太廟。辛亥,桓溫遣弟秘逼新蔡王晃詣西堂,自列與太宰、武陵王晞等謀反。帝對之流涕,溫皆收付廷尉。癸丑,殺東海王二子及其母。初,帝以沖虛簡貴,歷宰三世,溫素所敬憚。及初即位,溫乃撰辭欲自陳述,帝引見,對之悲泣,溫懼不能言。至是,有司承其旨,奏誅武陵王晞,帝不許。溫固執至于再三,帝手詔報曰:“若晉祚靈長,公便宜奉行前詔。如其大運去矣,請避賢路⑦。”溫覽之,流汗變色,不敢復言。乙卯,廢晞及其三子,徙于新安。丙辰,放新蔡王晃于衡陽。(略)
二年二月,苻堅伐慕容桓于遼東,滅之。(略)
三月乙卯,詔曰:“往事故之后,百度未充,群僚常俸,并皆寡約,蓋隋時之義也。然退食在朝,而祿不代耕,非經通之制。今資儲漸豐,可籌量增俸。”騶虞見豫章。
夏四月,徙海西公于吳縣西柴里。追貶庾后曰夫人。
六月,遣使拜百濟王余句為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戊子,前護軍將軍庾希舉兵反,自海陵入京口,晉陵太守卞眈奔于曲阿。
秋七月壬辰,桓溫遣東海內史周少孫討希擒之,斬于建康市。
己未,立會稽王昌明為皇太子,皇子道子為瑯邪王,領會稽內史。是日,帝崩于東堂,時年五十三。葬高平陵,廟號太宗。遺詔以桓溫輔政,依諸葛亮、王導故事。
帝少有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處為意,凝塵滿席,湛如⑧也。嘗與桓溫及武陵王晞同載游版橋,溫遽令鳴鼓吹角,車馳卒奔,欲觀其所為。晞大恐,求下車,而帝安然無懼色,溫由此憚服。溫既仗文帝之任,屢建大功,加以廢立,威振內外。帝雖處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懼廢黜。先是,熒惑入太微,尋而海西廢。及帝登阼,熒惑又入太微,帝甚惡焉。時中書郎郗超在直,帝乃引入,謂曰:“命之修短,本所不計,故當無復前日事邪!”超曰:“大司馬臣溫方內固社稷,外恢經略,非常之事,臣以百口保之。”及超請急省其父,帝謂之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于此!由吾不能以道匡衛⑨,愧嘆之深,言何能喻。”因詠庾闡詩云“志士痛朝危,忠臣衣主辱”,遂泣下沾襟。帝雖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沙門支道林嘗言“會稽有遠體而無遠神”。謝靈運跡其行事,亦以為赧獻之輩云。
《晉書·簡文帝紀》
〔注釋〕
①岐嶷:凝重。②國嗣未立:未選定繼位之君。③食:食邑,封地。④時望:一時的威望。⑤始冠:行冠禮,古人成年的標志。⑥劍履上殿:可以帶劍穿鞋上殿,有功之臣的特殊恩典。⑦賢路:求賢才之路。⑧湛如:無所謂的樣子。⑨匡衛:保衛。
〔相關史料〕
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床上塵不聽拂①,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鼠白日行,以手板②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③。門下起彈,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又:簡文作撫軍時,嘗與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讓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執殳,為王前驅。”簡文曰:“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又:簡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問上何在。簡文曰:“某在斯!”時人以為能。
又: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④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又:初,熒惑入太微,尋廢海西;簡文登阼,復入太微,帝惡之。時郗超為中書,在直。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計。政當無復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馬方將外固封疆,內鎮社稷,必無若此之慮。臣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誦庾仲初詩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聲甚凄厲。郗受假還東,帝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衛,思患預防。愧嘆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又:簡文為相,事動經年⑤,然后得過。桓公甚患其遲,常加勸勉。太宗曰:“一日萬機,那得速。”
又:簡文見田稻,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云:“寧有賴其末而不識其本!”
又: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
①拂:擦拭。②手板:奏事用的板子。③說:同悅。④濠濮間想:脫俗離世之想。⑤事動經年:辦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上一篇:《晉明帝司馬紹》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晉明帝司馬紹》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曹參》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曹參》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