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孟
一、十進禮部考場
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經濟發達,文化興盛,名士輩出。天啟二年(1622)壬戌科狀元文震孟就出自這方水土。
文震孟,字文起。文家乃書香門第,文震孟的曾祖文徵明,詞、書、畫俱佳,聞名天下。外國使者路過長洲,遙望文家大門,肅穆而拜。文徵明的作品飲譽天下,假冒他手筆的贗品很多。長子文彭,國子博士; 次子文嘉,和州(今安徽和縣)學正。文彭、文嘉頗有父風,擅長詩、書、畫,名聞海內。文彭之子文元發,官至衛輝(府治汲縣,今屬河南)同知,也以文才聞名遐邇。文震孟就是文元發之子。
文震孟少好學,擅長詩文; 為人剛正,品行高潔。他研習《春秋》下過一番功夫,精于此書。文震孟年紀輕輕,便以文才、品行聞名海內。
像大多數文人學士一樣,文震孟踏上科舉入仕之路。大約20歲時,即萬歷二十二年(1594),文震孟考中鄉試,成為一名舉人。在來年的會試中,文震孟落第。這對少年時便負盛名的文震孟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并不氣餒,一次又一次地去北京趕考,到萬歷四十七年,他已9次涉足禮部貢院考場,但都榜上無名。他的外甥姚希孟,年僅10個月便成了孤兒,與他一同拜師受業,名相伯仲。姚希孟在萬歷四十七年考中會試,殿試列第三甲第121名,文震孟連會試都未中。
天啟二年(1622)二月,文震孟第10次參加禮部會試。3場下來,榜上有名。
十進禮部貢院考場,歷時27年,文震孟終于成為一名貢士。
三月十五日,新科貢士參加殿試。殿試概不黜落,僅確定名次先后。文震孟一舉奪魁,成為明代第82位狀元。
此科進士共409人,是明代取士較多的一科,后來出了一批名人,文震孟是杰出的一個。
二、彈劾魏忠賢
文震孟中狀元后,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
熹宗朱由校即位已3年了,這是一個昏君,他把精力都花費在玩上,騎馬射獵,掏鳥捉魚,尤喜木工活,手操斧鋸,精心制作梳匣、屏風、亭閣,把軍國大事交給魏忠賢處理。
魏忠賢是個來自直隸河間府肅寧縣(今屬河北)的無賴,因賭博輸了錢,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遂自閹入宮,當了太監。他竭力討好、巴結熹宗的乳母客氏,使客氏成為他的“對食”,即假夫妻。在客氏幫助下,魏忠賢成為司禮監秉筆太監,負責筆錄皇上的口諭,交內閣撰擬詔諭。魏忠賢遂利用這種關系從中弄權,為非作歹。
一些大臣倒向魏忠賢,正直的大臣則憤懣難抑,與閹黨抗爭。
御史周宗建第一個站出來彈劾魏忠賢,遭貶斥。魏忠賢猖狂反撲,若干大臣如鄒元標、馮從吾等被迫引退。朝政日非。閹黨的暴行激怒更多大臣,文震孟是其中之一。天啟二年冬十月,文震孟上疏: “如今國家多事,強敵進犯,攻城陷池,覆軍殺將,正是臣子臥薪嘗膽之日。但是,有些人卻茍且偷安,粉飾太平。祖宗創下的基業將被強敵蠶食。陛下若不改弦更張,激勵豪杰奮力進取,后果將不堪設想。陛下清旦臨朝,不避寒暑,不能說不辛勤。但是,鴻臚寺官員引導大臣朝見皇上,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場。臣敬請按祖宗立下的制度,宣唱六部六科上朝奏事,六部六科依次陳奏,糾劾失誤,陳白建議; 陛下與大臣當場裁決。如此,則皇上更加圣明,百官皆有進取之心。若僅執揭帖一紙①,長跪一諾,北向一揖,還要那些蟒袍玉帶、冠冕朝笏的大臣干什么? 經筵日講②,定期舉行。然而,侍臣進講,鋪敘文辭而已,就像教導孩童的蒙師誦說一樣。祖宗的朝廷,君臣相對,如同家人父子。皇上向大臣咨訪軍國大事,閭里隱情,對國政民事了如指掌,奸詐之徒難以妄為,左右親近之人也不能蒙蔽。若皇上僅僅尊嚴如神,上下拱手,軍國大政都因循成制,無所作為,又何必要那些公卿大臣?況且皇上既與群臣疏遠,朝夕侍奉身邊的都是太監,豈知帝王的宏謀遠略? 于是,勢危如金人稱雄遼東,而閣臣出師,保命偷安; 慘敗如鎮壓貴州土司安邦彥反叛,而督撫大臣坐視,致敵肆橫,也沒聽說受什么責罰。近來的舉動,尤為令人驚異。鄒元標去職,馮從吾杜門,首輔大臣相率求退。空虛國家以營私窟,如同朱全忠殺裴樞等朝士而投尸于黃河; 罵道學以逐名士,比禁學之禍還要厲害。唐、宋末季,可為前車之鑒。”此疏雖只字未提魏忠賢,但矛頭所向,卻是魏忠賢和他的閹黨。
文震孟把他的奏疏呈上,誰知,卻被魏忠賢扣留,沒有呈到熹宗皇帝那里。魏忠賢伺機報復。一天,熹宗正在看戲,魏忠賢摘了文震孟奏疏中“傀儡登場”幾句話,說文震孟把皇上比做木偶,不殺無以謝天下。昏庸的熹宗對魏忠賢一向言聽計從,稱贊他講得有道理。一天,魏忠賢忽然傳旨: 廷杖文震孟80棍。內閣首輔在家休假,次輔韓

廷杖行刑地點在紫禁城正門——午門前的御街東側。文震孟被拉到刑場,文武官員奉命至午門外西墀下觀看,左邊是太監,右邊是錦衣衛官校。旗校數十人,臂戴袖套,手執木棍,靜候聽命。監杖的司禮太監王體乾宣旨已畢,旗校便用麻布兜將文震孟的肩脊以下部分束起來,用繩子綁住兩腳,四面牽曳,文震孟俯臥。這時,左右厲聲高喝: “擱棍!”旗校一人將棍擱在文震孟的大腿上。左右一聲斷喝: “打!”旗校揮棍杖擊文震孟的大腿,每打5棍,就換一個旗校。80棍下來,文震孟被打得皮開肉綻。
接著,詔令下達: 文震孟貶謫出京。
職司監察、糾劾的御史和給事中紛紛上疏營救,為文震孟說情。熹宗一概不理。文震孟也不去貶所,出京后便徑直回了長洲老家,閉門謝客,打算終老于家。
文震孟受杖而歸,距榮膺狀元桂冠不過七八個月。
文震孟在家度過了平靜的4年。第五年上,即天啟六年冬,太倉(今屬江蘇)籍進士顧同寅、官學生孫文豸賦詩悼念被閹黨誣殺的抗金名將熊廷弼,被捕下獄,御史門克新奏劾顧同寅、孫文豸的詩為“妖言”,還把文震孟牽扯進去。結果,文震孟被褫奪宦籍,貶為平民。
三、奏劾王永光
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熹宗結束了他昏憒而短暫的一生。熹宗無子嗣,他的弟弟朱由檢承嗣大位,年號“崇禎”。
面對衰頹的江山,崇禎皇帝試圖挽狂瀾于既倒。他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鏟除閹黨,魏忠賢畏罪自殺,客氏被杖斃,閹黨中堅人物崔呈秀自縊身死。與此同時,崇禎皇帝詔令為被閹黨害死、貶謫的官員平反。
文震孟應召入京,出為侍讀。在退出官場6年后,文震孟再次入仕。
不久,文震孟調任左中允——東宮左春坊的屬官,奉命以左中允身份充任日講,為崇禎皇帝講解經史。
崇禎二年(1629)冬十月,金主皇太極率十幾萬精兵從喜峰口攻入關內,一路殺掠,直抵北京城下。在押囚犯劉仲金等170人乘機越獄逃跑,被捉獲。崇禎皇帝聞訊,龍顏大怒,詔令逮捕刑部尚書喬允升、左侍郎胡世賞及提牢主事熬繼榮下獄,準備問死。按律,喬允升、胡世賞不應受此罪,崇禎皇帝此舉失當。但他正在火頭上,公卿大臣無人敢諫。
剛直的文震孟不肯坐視,打定主意勸諫。
一天,輪到文震孟為崇禎皇帝講解《魯論》—— 《論語》在魯地流傳的一種版本,講到“君使臣以禮”一段時,他反復講解,規諷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感悟,馬上降旨放出喬允升、胡世賞。
崇禎三年二月,因邊境危機,崇禎皇帝下詔求安邊將才。閹黨殘余王永光時為吏部尚書,乘機薦舉同黨呂純如等人,試圖為閹黨翻案。一時間,閹黨的殘渣余孽蠢蠢欲動,鼓噪翻案。文震孟見狀,上疏彈劾。崇禎皇帝寵信王永光,不信他有不軌行為,對文震孟的奏疏不予理睬。不過,他也沒有怪罪文震孟,相反,認為他忠心可嘉,把他升為左諭德,掌管司經局。司經局是東宮衙門,職司經籍。文震孟仍兼任日講官。文震孟堅信王永光圖謀翻案,再一次上疏: “眾小人合謀,想借守邊將才等事為閹黨翻案。天下有無才而誤事的君子,沒有懷忠而報國的小人。今有向來不知羞恥、慘殺名士賢人的呂純如,四處活動,想為自己翻案。王永光身為吏部尚書,假竊威福,用小人而斥賢人,專權跋扈,心狠手毒; 弄虛作假,假裝誠直; 論資升遷,變亂祖制; 考試選拔,擯棄清正。舉朝震恐,但無人敢言。臣子都如此,不是國家之福!”崇禎皇帝半信半疑,命文震孟列舉事實上奏。文震孟奏言: “殺名士賢人,吏部郎中周順昌; 論資升遷,貶抑吏科都給事中陳良訓; 考試選拔,擯棄中書舍人陳士奇、潘有功。”崇禎皇帝不能不信了,遂責斥王永光。
王永光惱羞成怒,發誓報復。他勾結太監王永祚,謊言陳士奇乃姚希孟的門生,而文震孟乃姚希孟的舅舅,故文震孟偏向陳士奇而詆毀王永光。
在王永光與文震孟之間,崇禎皇帝更相信王永光。他打消了對王永光的懷疑,轉而懷疑文震孟。他下詔寬慰王永光,責斥文震孟肆意詆毀。
文震孟著實受了一場冤枉。王永光一伙卻不得不收斂一下,翻案化做泡影。
文震孟遭到崇禎皇帝訶責,得罪權臣王永光,他覺得難以再在朝中做官,遂退隱田園。
這次出仕,僅僅三年余。
四、遭溫體仁排擠
崇禎皇帝勵精圖治,試圖振興大明帝國,局勢發展卻背道而馳。對山海關外的金人,不但沒有力量進攻,連防御的力量都沒有了; 在關內,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起義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崇禎皇帝憂心如焚,渴望一批賢人挽救危局。文震孟忠心事主,且有才干,是當時少有的人才。崇禎五年,遣使赴長洲,在文家當場宣詔,任命文震孟為東宮右春坊長官——右庶子,要他出仕。
文震孟不得不從命,赴北京上任。
幾年后,文震孟進官為東宮衙門詹事府副長官——少詹事。出任少詹事不久,他上疏請求修正《光宗實錄》,辨明是非。
《光宗實錄》于熹宗天啟年間編纂。當時的禮部侍郎周炳謨在編寫神宗朝的儲位之爭及“妖書”、“梃擊”諸案時,秉筆直書。魏忠賢專權,御史石三畏奏劾周炳謨貶斥神宗,周炳謨被罷官。魏忠賢命他的黨徒重修《光宗實錄》,歪曲事實,詆誣擁衛皇太子的大臣。
文震孟摘錄《光宗實錄》中最為荒謬的記載數條,上疏請求改正。崇禎皇帝召集群臣面議。內閣首輔溫體仁為人奸詐,傾向閹黨,嫉賢妒能,與爪牙、內閣大臣王應熊百般阻擾,致使修正《光宗實錄》一事不了了之。文震孟憤恨不已,但無可奈何。
不久,一條震驚朝野的消息傳到北京: 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率部攻下鳳陽(今屬安徽),焚毀明朝皇帝的祖墳。崇禎皇帝大驚失色,慌忙穿上孝服哭祭,詔殺鳳陽巡撫楊一鵬。
文震孟乘機上疏,指斥當權的大臣誤國。他說: “當朝諸臣,不能憂國奉公,結黨營私,致使江山危若累卵。最近幾年來,振肅綱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選賢任能用了幾人?安內攘外有什么策略?富國強兵有何方法?陛下應奮然一怒,頒發哀痛之詔,追究犯法瀆職者的罪行,從重處治,采取切實可行的安撫、綏靖政策,放寬對黎民百姓的征派。先收人心以遏制叛逆,慢慢地再籌劃增加稅收的方法,切勿竭澤而漁。把那些患得患失的官吏都趕出朝廷,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以定國亂。如此,國家尚可挽救。”在當時來說,這確實是一條良策。但是,崇禎皇帝缺乏用人之明,且剛愎自用,沒能按文震孟的建議去做。
文震孟此舉得罪了內閣首輔溫體仁。溫體仁伺機報復。
經筵向來不講《春秋》,崇禎皇帝認為《春秋》有裨治亂,命內閣擇人進講。文震孟精通《春秋》,為當時名家,他原本就是講官,無疑是最佳人選。溫體仁嫉恨文震孟,摒而不用。內閣大臣錢士升盛譽文震孟,說他可當此任。溫體仁無奈,遂佯裝道: “差點兒漏了這個最佳人選!”列名奏上。文震孟進講,很合崇禎皇帝的心意。
過了幾個月,崇禎皇帝準備增加閣臣,召廷臣數十人,考試票擬。文震孟列名其中,但他自知得罪內閣首輔溫體仁,難以與他共事,遂托病不參加考試。崇禎皇帝覺得文震孟是個人才,遂未經考選,特擢文震孟為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文震孟兩次上疏辭謝,崇禎皇帝不允。
文震孟成了一名內閣大臣。
按照慣例,閣臣一經任命,即向司禮監投遞名帖,拜見司禮監太監。文震孟向來鄙夷太監,不與他們往來,他被任命為內閣大臣,也不去司禮監投遞名帖。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雅慕文震孟的才學,令人輾轉傳話,望文震孟去司禮監敘話,文震孟斷然拒絕。
在文震孟入閣時,溫體仁恰好在家休假,待他回朝,方知文震孟已是閣臣,便設計排擠文震孟。他每擬圣旨必同文震孟商量,文震孟有什么建議,他都欣然聽從。打了幾次交道之后,文震孟便放松警惕,轉而贊譽起溫體仁來,逢人便說:“溫公虛懷若谷,怎么竟說他是奸臣?”閣臣何吾騶警告說:“此人老奸巨滑,不可輕信! ”文震孟不以為然。
溫體仁見時機到了,遂露出真面目,撰擬圣旨不再同文震孟商議,文震孟有什么建議,一概置之不理。文震孟這才知道自己被耍弄了,不禁大怒,把奏疏摔到溫體仁面前,質問他為什么戲弄他,溫體仁視若罔聞。
有個叫許譽卿的,在魏忠賢專權時,置身家性命于不顧,毅然上疏彈劾,譽滿天下。文震孟和何吾騶想任用他為南京太常寺長官——太常卿。溫體仁忌恨許譽卿剛直,不想用他。不僅如此,他還想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把文震孟和何吾騶趕出內閣。他授意吏部尚書謝升彈劾許譽卿與福建布政使申紹芳營求美官。接著,溫體仁上疏,提出對許譽卿的處理意見,他故意地把許譽卿的所謂罪行寫得很重,提出的處罰卻極輕。崇禎皇帝不明真相,但見許譽卿罪行重大而處罰很輕,遂駁回重議。這正是溫體仁所希望的,因為崇禎皇帝此舉,無疑首肯許譽卿罪行重大。溫體仁遂擬旨將許譽卿革名斥逐,申紹芳逮捕審問。文震孟力爭不得,憤憤地說: “許譽卿革職為民,乃天下最光榮的事,幸賴溫公玉成之! ”溫體仁聞言大喜,急忙將文震孟此語奏告崇禎皇帝。崇禎皇帝龍顏大怒,責斥文震孟、何吾騶擾亂國政,將二人罷官。
這是崇禎八年的事。文震孟從此結束仕途生涯。
五、老死于家
文震孟為人剛直清正,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就連天子也敬畏三分。他任日講官時,進講經史一絲不茍,嚴肅認真。一天,文震孟講經,崇禎皇帝把一只腳擱在膝上,當講解《尚書·五子之歌》時,文震孟朗誦“為人上者,奈何不敬”一語,兩眼瞅著崇禎皇帝的腳。崇禎皇帝慌忙用袖子掩住腳,再慢慢地抽回,放下。
被革職后,文震孟回到老家長洲。
半年后,外甥姚希孟病死。文震孟與姚希孟感情極深,甥舅二人曾一塊兒讀書,后同殿為臣。姚希孟死后,文震孟悲痛萬分,病倒了,不治而亡。
噩耗傳到北京,一些公卿大臣奏請撫恤,崇禎皇帝不允。直到崇禎十二年,才下令恢復文震孟的官位。崇禎十五年,追贈禮部尚書,賜祭。
明朝覆滅后,朱由崧在南京稱帝,追謚文震孟“文肅”。
文震孟有兩個兒子: 文秉、文乘。文乘在明朝覆滅時身死。
上一篇:文天祥
下一篇:朱之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