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
余中,字行老,宜興(今屬江蘇)人。余中從小穎悟多才,孝事兄長余貫。余貫才不及余中,但余中極尊敬他。兄弟二人一同考中常州舉行的取解試,成為舉人。熙寧五年(1072),哥倆一同北上,赴京師開封(今屬河南)參加禮部會試。發榜日,余中榜上有名,而余貫落選。余中請求黜退自己而錄取兄長,朝廷不許。
第二年,殿試開考,余中奪魁,成為新科狀元。
在這科考試中,宜興人邵材奪得開封府取解試第一名,邵剛奪得禮部會試第一名,而余中奪得殿試第一名。一邑三魁,天下傳為盛事。
中狀元后,余中為大理評事,掌平決刑獄,充任國子監修撰、經義局檢討。這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安石正在力行變法。余中是王安石的擁護者。熙寧七年,王安石被迫上疏辭相,神宗詔準,讓他以觀文殿大學士身份出知江寧府(府治江寧、上元,今江蘇南京)。王安石奏請以余中等人隨行。
元豐(1078—1085)初年,余中出任職司禮儀、祭祀等事務的太常寺屬官——太常丞,佐太常卿、少卿,助理寺事。不久,他因收受太學生的賄賂而被革職。
元豐八年三月,宋神宗病死,長子趙煦即位,是為哲宗。
余中重新出仕,歷任秘書省正字、秘閣校理,遷著作佐郎。紹圣二年(1095),奉命出使遼國。回國后,他奏言北部邊境城池殘破,應予修葺,以防不虞。朝廷沒有采納。20多年后,金人大舉入侵,北宋城池難以固守,人們才想起余中的建議。
余中上疏,諫行新法,忤旨,出知湖州(州治烏程、歸安,今屬浙江),調任杭州(州治錢塘、仁和,今屬浙江)知州。不久,致仕,死于家中。
上一篇:于敏中
下一篇:余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