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史學家薛居正
薛居正 (公元912~981年),字子平,北宋開封浚儀 (今河南開封)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仁讓,曾為后周的太子賓客。居正少好學,有大志,后唐清泰初考中進士,后晉天福年間,為華州刺史劉遂凝用為從事,后為鹽鐵巡官。開運初,改度支推官。進為大理司直、右拾遺、開封府判官; 后周廣順初年,任比部員外郎,領三司推官,知制誥,掌管起草詔令,后為都官郎中,左諫議大夫,弘文館學士負責館務,再擢刑部侍郎。入宋,任戶部侍郎,判留司三司,知許州 (治今河南許昌)。太祖建隆三年 (公元962年) 又調回中央任樞密直學士,知貢舉,主持國家選拔人才的科舉考試。宋收復湖南后,出任朗州 (今湖南常德) 知州。乾德初,加兵部侍郎,又以本官任參知政事 (副宰相)。乾德五年 (公元967年) 升吏部侍郎。開寶五年 (公元972年)兼淮南、湖南、嶺南等道都提舉三司水陸發運使,并兼管門下侍郎事,監修國史。翌年,奉命主持《五代史》 (即 《舊五代史》) 的編修。太宗即位后,他于太平興國初年任左仆射 (副宰相),昭文館大學士,進為兵部尚書,因服丹砂中毒而去世,終年70歲,死后贈太尉、中書令,謚文惠。
薛居正久居官場,在任期間,忠于職守,勤奮供職,注意體察民情,敢于并善于同不法權貴勢要作斗爭。后漢乾祐初年,大臣史弘肇專橫跋扈,殘忍自恣,他的部下一個吏為報私仇,誣告一百姓犯鹽禁,按當時的法律應予處死。薛居正看了此案的有關材料后,頗感懷疑。為了弄清事實的真相,他決定重新進行調查。在調查中,沒有找到被告者販運私鹽的任何證據,反而得知該吏與被告者有私怨,遂將該吏逮捕,經審問,該吏供認此案純系誣告。這件事被史弘肇知道后,雖很惱怒,但因證據確鑿,而無可奈何。又薛居正知朗州時,一部分士兵聚集山澤為盜,監軍使懷疑城內僧人是他們的同黨,擬將這1000名僧人捕獲殺害。居正認為事關重大,需要認真查實。他派兵平息了聚眾作亂的士兵,擒獲其頭目汪端,經審問,此事與僧人毫無關系。從而避免了一場大的冤假錯案的發生,使千名僧人幸免一死。薛居正秉公執法,嚴明法紀的做法,在朝中上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因而,深得朝廷的信任。
薛居正喜愛史學,長期致力于史學研究。他主持編撰《舊五代史》,原名 《梁唐晉漢周書》,概括而言,故名 《五代史》。宋神宗熙寧五年 (公元1072年),歐陽修纂修的《五代史》 刊印后,為加以區別,稱此書為《舊五代史》。
《舊五代史》共150卷。宋太祖開寶六年四月,下詔纂修,薛居正任監修,同時參加修撰的有盧多遜、扈蒙、張澹、李穆、李九齡等9人。到開寶七年閏十月,全書完成。前后用了一年半時間。此書成書較快原因有二: 其一是參加修撰的人,多是當時著名的史官,對史事較為熟悉,編寫工作順利;其二是根據的原始材料較完備,便于采集編撰成書。該書在撰寫時所依據的材料,主要是各朝實錄和宋人范質所撰的《五代通錄》。五代時期雖然戰亂頻繁,幾個封建割據王朝統治的時間都比較短暫,但對于修史都很重視,各朝都修有實錄。薛居正充分利用了這些材料,因而進度較快。
本書記事上起后梁開平元年 (公元907年) 朱溫滅唐稱帝,止于周世宗顯德七年 (公元960年) 趙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前后共54年的歷史。全書共150卷,本紀61卷,列傳77卷,志12卷。體例仿依《三國志》。各朝獨立為書。以中原建立的五個朝代為主線,記敘較詳,而對十國史事,分載于《世襲》、《僭偽》兩個列傳中,記載較略。全書有《梁書》24卷,《唐書》50卷,《晉書》24卷,《漢書》 11卷,《周書》22卷。各書都設本紀和列傳兩部分。此外在五書之后,設《世襲列傳》二卷,記李茂貞、高萬興、韓遜、高季興 (荊南國主)、馬殷(楚國主)、錢镠(吳越國主) 等人之事。這些人有的實際上已建立了獨立的國家,只是由于表面上還向中原稱臣,所以把他們列入《世襲列傳》。《僭偽列傳》三卷,記吳國主楊行密、南唐國主李煜、閩國主王審知、南漢主劉陟、北漢主劉崇、前蜀主王建、后蜀主孟知祥之史事。這些人由于稱王稱帝,自署年號,不用中原正朔,所以稱之為僭偽。《外國傳》二卷,一是記契丹歷史,內容詳細; 一是記吐蕃、回鶻、高麗、渤海、新羅、黨項、于闐、占城等11個當時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內容較簡。志12卷,設立10目,其中 《禮》、《樂》二志分上下卷,其他均為一志一卷。
五代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繼東漢末年之后又一次大的分裂割據時期。政治上的分裂割據局面,不利于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結束這種分裂割據局面是廣大民眾的迫切要求。以薛居正為首的《舊五代史》的編撰者,親身經歷了五代的歷史變革,不僅廣輯見聞,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歷史資料; 而且向往國家的統一,對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表示了一定程度的不滿和譴責,在評述安重榮反對石敬瑭事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后之擁強兵、蒞重鎮者,得不以為鑒乎?” 同時贊揚為國家統一作出貢獻的周世宗為“一代宗主”。他十分注意總結五代政權敗亡的歷史教訓,在評述后漢政權敗亡時說: “豈系天命哉! 蓋委用不得其人,聽斷不符理故也。”
薛居正是五代時期有作為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仕途順利。在入宋之前,多為幕僚,從事實際工作; 入宋之后成為重臣。他以自己的努力和貢獻,取得了信任,“自參政至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終不替”。他在任宰相期間,行寬簡之政,有利于國家局勢的穩定。他身居顯官,但居家儉約,堪稱仕宦之楷模。而為他主持纂修的《舊五代史》,材料翔實,完整全面,敘事有條不紊,為后人了解和研究五代十國的歷史提供了基本資料。
上一篇:天下清官第一張伯行
下一篇:宋代名將種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