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割據下的聯省自治
袁世凱死了,章太炎的人身自由恢復了。但是,全國的政治重心也沒有了。北方軍閥天天打仗搶地盤,北京政府聽由有勢力的軍閥擺布。南方廣州護法,也是軍閥角力。章太炎南下,再度與孫中山合作。但是,他沒有與孫中山合作建黨,走黨治之路,而是聯省自治。他是當時聯省自治的有力鼓吹者。
1920年11月9日,他發表《聯省自治虛置政府議》,正式提出他的聯省自治主張。他認為:“民國成立以來,九年三亂。”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就是中央權力太大、太集中:
然近世所以致亂者,皆由中央政府權藉過高,致總統、總理二職為夸者所必爭,而得此者,又率歸于軍閥。攘奪一生,內變旋作,禍始京邑,魚爛及于四方。非不豫置國會,以相監察,以卵觸石,徒自碎耳。
軍閥爭奪中央權力,是內亂外患的根源。面對這種現狀,他的藥方是兩味:各省自治和虛置中央。
在各省自治上,他說:“今所最痛心者,莫如中央集權,借款賣國,駐防貪橫,浚民以生,自非各省自治,則必淪胥以盡。”具體做法是:“自今以后,各省人民,宜自制省憲法,文武大吏,以及地方軍隊,并以本省人充之;自縣知事以至省長,悉由人民直選;督軍則由營長以上各級軍官會推。令省長處省城,而督軍居要塞,分地而處,則軍民兩政,自不相牽。其有跨越兼圻,稱巡閱使,或聯軍總司令者,斯皆割據之端,亟宜劃去。此各省自治之大略也。”
其次是中央。“欲為中國弭亂,則必有大改革焉。所改革者云何?曰約法(天壇憲法亦同)、國會、總統是。約法偏于集權,國會傾于勢力,總統等于帝王,引起戰爭,無如此三蠹者。三蠹不除,中國不可一日安也。”
具體做法是:“今宜虛置中央政府,但令有頒給勛章、授予軍官之權;其余一切,毋得自擅。軍政則分于各省督軍,中央不得有一兵一騎。外交條約則由各該省督軍、省長副署,然后有效。幣制銀行,則由各省委托中央,而監督造幣、成色審核、銀行發券之權,猶在各省。如是,政府雖存,等于虛牝,自無爭位攘權之事。聯省各派參事一人,足資監察,而國會亦可不設,則內亂庶其弭矣。”
章太炎鼓吹各省自治、聯省自治,真誠愛國,用意良苦。但是,極易為地方軍閥割據所用。因此,幾年時間,便煙消云散。
上一篇:關于法律的起源
下一篇:分封制和世襲制第二節 西周以“宗法”為核心的“禮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