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鴉片貿易
18世紀后半葉西方殖民主義者向中國販運鴉片掠奪中國財富的貿易。鴉片有興奮、麻醉作用,吸者易成癮,逐漸消瘦,甚至導致死亡。西方殖民國家向中國販運鴉片,最早是葡萄牙和荷蘭。1757年,英國占領了印度最大的鴉片產地孟加拉,壟斷了這項對華貿易。當時,英國對中國絲茶的需要量日益增加,而其工業品卻在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中國很難找到銷路,急需扭轉以現金抵消貿易差額的局面,因而就積極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進入19世紀初,英國每年運銷中國的鴉片由三四千箱猛增至一二萬箱。與此同時,美國商人也開始大量向中國販運鴉片。鴉片貿易給英、美等西方殖民國帶來了巨額利潤,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將中國從出超國變成入超國。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夕,每年外流白銀達1000萬兩,從而引起銀價飛漲,無論對中國人民生活還是對清政府財政收入,都造成嚴重危機,加之鴉片大量販入,吸食者日眾,人民的身心受到了嚴重摧殘。在廣大人民的呼吁下,清政府為了維持封建統治的利益,遂決定禁運鴉片,并于1839年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專門查禁鴉片,由此引起1840年的鴉片戰爭。戰爭以清政府失敗而告終,外商販運鴉片更加猖狂,戰后10年,每年販運鴉片由3.3萬箱增至5萬箱,10年外流白銀達1.5億兩。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結束后,清政府被迫準許外國在通商口岸銷售鴉片,并以“洋藥”名目繳稅,鴉片竟成了合法進口商品,輸入量隨之劇增。直到甲午戰爭結束后,外國資本主義對華經濟侵略的重點轉到商品輸出,加之中國國內大量私種鴉片和中國人民以及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鴉片輸入量才逐年減少。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魏晉南北朝隋唐哲學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黃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