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鄴都
我國著名的古城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城西南,地處漳河北岸。因地理位置優越,農業經濟發達,自古即為豪強獨擅其雄的地方,尤其魏晉南北朝時期,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元朝先后建都于此,成為當時北方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中國歷史上曾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古鄴城分南北兩城,相傳北城始筑于春秋齊桓公(前685—643)時。東漢末,曹操破袁紹后以此為都城,筑三臺,名金鳳、銅雀、冰井。城內筑宮殿、衙署、苑囿等。后趙建武帝石虎在此廣筑宮室,相傳以紋石為墻,金作柱,銀作檻,珠作簾,玉作壁,并在銅雀臺東北建九座宮殿,名九華宮。建臺觀40所,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城門七,俗稱“七五”城。東魏、北齊又加擴建,規模宏大,豪華富麗冠于當時,成為“四民輻湊,里閭闐溢,蓋有四百余坊”的都城。當時的鄴都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佛教盛行,名剎遍于鄴京,華林苑有仿龜茲國雀離佛寺建造的雀離佛院,每年都有龜茲、高麗、新羅、百濟等國使者到鄴進行國務活動。古都鄴城更是建安文學的誕生地,曹操一生最后15年里除出征、巡察外大部分時間都在此度過。建安七子除孔融外,其他人都長期生活在鄴,現在遺址大部埋沒,地面尚存銅雀、金鳳兩臺遺跡,經百年勘探,城址規模基本探明,出土了大量歷史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都市建筑提供了寶貴資料。這里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鄴都建筑藝術不僅影響了中國古都的發展,也影響了日本古都的建筑。我國著名學者陳寅恪先生論中國古都源流,曾提出:“鄴—大興城—長安”的都城系統。日本學者也就中日古都作了比較研究,論述了日本古城難波京,藤原京,平城京與鄴城的關系。近年來兩國考古工作者對鄴城遺址的系統勘察和發掘都有不少可喜的學術成果。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遣唐使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鄭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