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近代哲學
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英、法、美、日等帝國主義列強,不斷對中國進行侵略,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1851年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斗爭矛頭直指清朝的封建統治,也同外國侵略者進行了斗爭,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太平天國失敗后,由于帝國主義列強加緊對中國侵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面對此種現狀,統治階級內部分化出一批主張“自強”的洋務派,興辦起一批軍事、民用企業,中國民族工業隨之建立起來。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改變現狀,救亡圖存,先后發起了“戊戌變法”的改良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長達2000年的封建專制制度。1919年爆發了劃時代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從此,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代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中國近代哲學發展史就是在這一歷史事實上展開的。鴉片戰爭時期,以龔自珍、魏源、林則徐等代表的一批開明地主階級思想家,倡導經世致用之學,批判了脫離實際的考據和空談義理的宋明理學,反對神權論,否定天降災異說,力主改革,提出向西方學習,強調抵御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他們的學說,對19世紀下半期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起了一定的影響。太平天國革命后,以馮桂芬、王韜、薛福成為代表的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提倡西學,主張變革的思想,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哲學的形成作了準備。“戊戌變法”時期是中國近代哲學形成的時期,西方國家的哲學、自然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理論都被介紹來,稱為新學。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和以章太炎、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者,都在中國古代傳統哲學的基礎上,吸收新學中適合自己需要的東西,建立起自己的哲學思想體系。由于他們的哲學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要求,同時又受到西方近代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的影響,其中多數人在不同時期宣傳了帶有機械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傾向的自然觀。他們以中國變易思想融會進化論,表述了進化發展的歷史觀,但又深受西方資產階級庸俗進化論的影響。他們以中國古代自然人性論、仁學闡發了西方天賦人權論,也曾宣傳過唯物主義反映論,特別是唯物主義經驗論,但是他們又往往贊賞佛教唯心論,最后向主觀唯心主義妥協投降。這種現象是同中國資產階級自身在政治上的軟弱性聯系在一起的。中國近代哲學發展的歷史,表明資產階級哲學不可能成為觀察社會、改造社會的理論武器,唯有科學的共產主義宇宙觀、方法論才是中國人民的最好武器,這是中國近代哲學發展史所得出的一個結論。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近代買辦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近代地主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