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密宗
亦稱“密教”、“密秘教”、“真言乘”、“金剛乘”等。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不經灌頂不得注意傳習和顯示于人,故名。印度密教思想和實踐傳入中國,始于三國時代。從2世紀到8世紀期間,有100多部密宗經典被譯成漢語,有精于咒術和密儀的高僧來到中國。中國高僧玄奘、義凈等也傳譯過密法。但在中國弘傳純粹密教并正式形成宗派則始于唐開元年間來到中國的印度密宗高僧善無畏和南印度的金剛智。善無畏與其弟子一行譯出《大日經》。金剛智及其弟子不空譯出《金剛頂經》。該宗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皆由地、水、火、風、空、識“六大”所造。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有“理”、“因”、“本覺”三方面的意義);“識”為“心法”,屬金剛界(有“智”、“果”、“始覺”、“自證”四個方面的意義)。主張心色不二,金胎為一。二者賅宇宙萬有,而又皆具眾生心中,佛與眾生體性相同。眾生依法修習“三密加特”就能使身、口、意“三業”清凈,與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即身成佛。因該宗儀傳復雜、嚴格,加之需要導師秘密傳授,故只傳兩代即衰微。此外印度密宗也曾傳入中國西藏,與當地宗教結合后,形成“藏密”。日本僧人空海于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在長安青龍寺人惠軍受秘法,歸國后,創立“真言宗”,稱為“東密”。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宋元明清哲學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富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