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志丹縣·志丹陵園》陜西名勝簡介
在志丹縣城北炮樓山和瓦窯山之間的緩沖坡上。志丹陵園是陜北紅軍和陜甘寧邊區創建人之一的劉志丹同志的墓地。
陵園有大門、二門兩重,踏進大門,令人肅然起敬。大門和二門兩旁,有茂密的柏樹和其他樹木。二門以內為陵園之主要部分。大門至陵墓有甬道相通。其布局為四方形,二門迎面有一座四方碑亭,亭額塑有紅五星和火炬徽記,其紀念亭內之碑,為青石所鐫刻毛主席手筆全文:“我到陜北和劉志丹同志見過一面,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紀念亭后為紀念堂,正中上方懸“浩氣凌云”匾額,紀念堂是由3孔窯洞和5間廈檐所組成,中間窯中正墻上有劉志丹畫像,兩面墻壁及兩邊窯洞墻壁上嵌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林伯渠、吳玉章、賀龍、陳云、徐向前、蔡暢、謝覺哉、李富春、徐特立、博古、鄧發、王稼祥、凱豐、蕭勁光、羅邁、李鼎銘等人的題刻。毛澤東的題詞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周恩來的題詞是:“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朱德的題詞是:“紅軍模范”。林伯渠的題詞是:“長使丹心貫日月,拼將熱血洗乾坤。拯民為國更忠黨,史績不刊千載存”。此外,廈檐東面有《重修志丹陵志》碑,西邊有《先烈劉志丹事略》碑。紀念堂莊嚴肅穆,雄偉壯觀。堂上屋頂,有高聳的墓碑,碑上刻書“劉志丹將軍之墓”7個大字,蒼勁有力。后堂停放劉志丹將軍靈柩,上覆中國共產黨旗一面。
劉志丹,名景桂,字志丹,陜西保安縣(今志丹縣)人,生于1903年,是陜甘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的創建者之一。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去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后回西北在國民革命軍中工作。1928年與謝子長領導渭華暴動,次年任陜北特委軍委書記,1931年任西北反帝同盟副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支隊總指揮。1932年創建紅26軍,建立陜甘革命根據地。1935年任紅15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北路軍總指揮、紅28軍軍長。1936年4月率紅28軍東征抗日到山西,在山西指揮部隊作戰,連獲大捷,但在中陽縣三交鎮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4歲。
為了紀念劉志丹同志,在他犧牲的當年11月,邊區政府決定把赤安縣(保安縣改赤安縣)改為志丹縣,1942年陜甘寧邊區政府和志丹縣政府共同建成這座陵園。1947年陵園遭胡宗南軍隊破壞。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撥款重修。之后,志丹縣人民政府又多次維修,1986年4月14日,于陵園內豎立劉志丹雕像和紀念碑,并在同日舉行了揭幕儀式。多次的修葺和雕塑像的豎立,使陵園更加莊嚴壯觀。
志丹陵園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漢中·城固縣·張騫墓》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漢中·拜將臺》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