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圓明園遺址
清代最著名皇家園林遺址。圓明園是與長春園、萬春園的總稱,通稱圓明三園。遺址在北京大學校園正北,清華大學校園西北。三園外圍周長約10公里,占地面積5200多畝。明代已形成皇家苑園,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開始擴建,經過五個皇帝,經過150年才建成。園中除中國宮殿式的建筑外,還有宏偉的西式建筑“西洋樓”,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結合。園內建有樓臺殿閣、亭榭軒館140余處。在建筑設計上,以傳統的神山仙境以及山水畫中的深山峽谷和江南風景寫生畫面,并吸收歷代皇家園林建筑的優點構筑而成。挖湖造山,遍植奇花異木,搜羅名貴山石,移山縮地,建成100余景,使園景變幻迷離,宏麗非凡。臨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舉行宴會的九洲清宴,祭祀用的安佑宮,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蘇州園林的“獅子林”和仿西湖景色的“平湖秋月”等等景觀比比皆是。園內建筑陳設豪華,并收集了全國罕見的文物、珍寶和圖籍。歐洲的有關文獻盛譽它是“萬園之園”,“人間天堂”,“一切造園藝術的典型”。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大肆劫掠園中珍寶,并縱火焚毀,一代名園在侵略者手中化為廢墟,現僅存長春園西洋樓的部分石雕殘跡。解放后,在遺址上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逐步恢復一些景區,福海整修工程順利進行,1985年已開始對外開放,接待游人。為了紀念“三·一八”慘案中犧牲的烈士,在圓明園“九洲清宴”的遺址上,建有“三·一八烈士墓”,在墓地的60余平方米的圓形石基下,安息著41名中華優秀兒女,供人憑吊。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四行二局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地主制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