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花兒
流行于我國甘肅、青海、寧夏的回、土、撒拉、東鄉、保安等民族中間的一種民歌,也稱“少年”,因對歌時男稱女為“花兒”,女稱男為“少年”而得名,后來就把這種演唱方式叫做“花兒”。花兒歷史悠久,約有300年的歷史。形式上分獨唱、對唱和聯唱,既可抒情,又可敘事。曲調種類繁多,基本曲調有慢調和快調,旋律高亢嘹亮,婉轉優美。演唱時可即興編詞,語言樸實,比喻生動貼切,是當地各族人民口頭文學的重要形式。由于流行地區的不同,各族各地的花兒也各具特色,并形成了以臨夏花兒和洮岷花兒為代表的兩大流派。舊時,花兒的演唱一般都在山野里,所以被稱為野曲,以反映男女之間的愛情為主要內容,現在花兒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各地還經常舉行“花兒會”,增進了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團結。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蘆笙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英雄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