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北京故宮
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著名的皇宮遺址。在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軸線上。始建于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后經多次重修與改建,但仍保持原有的規模。故宮由大小數十個院落組成,房屋9000多間,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占地72公頃,周圍有十多米高的城墻和50多米寬的護城河。紫禁城四隅有角樓,南面正中為午門。建筑設計承襲“前朝后寢,左祖右社”的古制。主要建筑分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主體,建于三層漢白玉臺基上,是封建帝王行使權力,舉行隆重典禮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體,是帝王辦事和居住的地方;其兩側東西六宮為嬪妃的住所。此外,尚有文華殿、武英殿和御花園等。整個建筑群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建筑與開間、裝飾都按等級排列,既富于變化對比,又高度規格化。從明永樂十八年(1420)到清宣統三年(1911)的491年間,先后有24個皇帝在這里發號施令,維持封建統治。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至此,昔日的宮闈禁地才完全敞開大門,成為群眾自由參觀的場所。解放后,國家撥出巨款完成了較大的修繕保養工程430項,使70%以上的古建得到了修繕,恢復了昔日盛世金碧輝煌的原貌。并辟有多種專門陳列館,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國外游客贊譽它是“人類科學、技術和文化的寶庫”。故宮已經成為中外矚目的旅游勝地和藝術之宮。為了宣傳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藝術傳統和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故宮博物院僅解放后就先后舉辦30多次對外展覽,故宮珍品分赴歐、美、亞、澳四大洲,也接待了150多個國家貴賓前來參觀,成為當今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個博物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北京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北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