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蕪湖之旅·貴池·唐宋名勝地秋浦詩情濃
貴池,古秋浦縣,唐池州府治所在。唐宋時代,這里文人薈萃,文光煥發,許多古跡佳話遺留至今。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清明》詩,是唐詩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所寫。會昌四年(844)九月,杜牧由黃州刺史調任池州刺史。唐池州府治所是秋浦縣(今貴池),詩人在此度過兩個清明節。杏花村在貴池縣城西郊,古有酒肆,產名酒。據《池州府志》載:“舊有黃公酒壚,后廢,余井圈在民田內,上刻‘黃公廣潤泉’字。”《貴池縣志》稱其井“香泉似酒,汲之不竭。”明清兩代,相繼在此筑亭坊、建祠廟,到此尋幽探勝的文人雅士絡繹不絕。在我國,酒的淵源可以上溯至遠古。《鄉飲酒義》云:“太古本無酒,以水行禮,故后世因謂水為玄酒,不忘本者,思禮之所由起也。”據考古發現,遠在五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早期,我國就有了釀酒和飲酒物事。到了商代,釀酒業已相當成熟發達。《尚書·說命篇》有“若作酒醴,爾雅曲蘗”。《史記》中也有“紂為酒池肉林,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的記載。寫酒的詩文,商周時已出現,到了秦漢則蔚為大觀,文人騷客,無不嗜酒愛酒,如唐詩人李白有“醉圣”之名,白樂天為“醉尹”,皮日休為“醉士”。人們愛屋及烏,盛產名酒的杏花村也就倍受青睞,加之杜牧的吟詠,杏花村成為千古名村。
李清照貴池題詞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逗留貴池,并寫有神韻無窮的《行香子·七夕》詞。建炎三年(1128),趙明誠、李清照為避戰禍,流落江南。五月,到了池陽(今貴池),此時趙明誠被任命為湖州知府,便將家眷安頓在貴池,只身應召上任。舉目無親的李清照,心情格外孤凄,七月初七夜,傳說是天上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李清照思念夫婿,揮筆賦詞:“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情,霎兒雨,霎兒風?”更為悲哀的是,這年八月十八日,趙明誠病逝于建安城,此后,李清照開始了更加孤苦悲涼的流離生活。
翠微亭岳飛留詩
貴池境內的齊山,有“江南名山之勝”美譽,它坐西朝東,狀若伏虎。據明《一統志》載,唐詩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在山巔建翠微亭。當年李白寓居齊山腳下,寫有“搖筆望白云,開簾當翠微”的詩句,杜牧為紀念李白,特筑此亭,并寫下思鄉憂國之作:“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筆,菊花須捶滿頭歸。”宋代包拯知池州時曾多次登齊山攬勝,并揮毫題“齊山”二字。南宋紹興四年(1134),岳飛抗金途經池州,特登臨齊山翠微亭,面對錦繡的山光水色,岳飛聯想到抗金衛國的重任,不禁豪情萬丈,作《池州翠微亭》:“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南岳之旅·衡陽·吳三桂稱帝衡陽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香港之旅·香港·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