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三論宗
亦稱法性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研習、弘傳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得名。此宗初祖龍樹是印度大乘教的著名學者。著有《中論》和《十二門論》等,為大乘佛學建立了牢固的理論基礎,其弟子提婆著有《百論》及《四百論》,發揚了龍樹學說。提婆之后又歷經數代傳到鳩摩羅什,鳩摩羅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年)來到長安,譯出三論及其經典70余部、300系卷,一時間研究者群起,著名學者不下數十人,但只有僧肇為羅什真傳。后輩傳人有南朝宋僧朗、南朝梁僧詮、陳代法朗、隋代吉藏。吉藏博取眾長,著有《三論玄義》、《二諦義》、《法華玄論》等,正式建立了三論宗。隋代除吉藏外,還有許多學者弘傳三論。至初唐時,曾廣為盛傳,后因法相、華嚴、禪宗的傳播,三論宗逐漸衰微。會昌禁佛時,此宗章疏被毀,后經清末楊文會居士從日本帶回有關章疏,后人才得以探討此宗。該宗的基本思想是諸法性空的中道實相論。在判教上提出二藏三輪說。二藏就是大乘藏和小乘藏,三輪即根本法輪,指《華嚴經》校本法輪,即《華嚴經》之后,《法華經》之前的一切大小經典,攝末歸本法輪,即《法華經》。在教義上此宗立有真俗二諦和人不中道等義。三論宗的思想教義曾經由朝鮮僧人傳到日本,并在日本形成了元興寺、大安寺兩個流派。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三孔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三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