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趕雞下河
在教育子女方面,奮力趕雞下河的事例讓人啼笑皆非,卻又是不勝枚舉的。明明自己的孩子對昆蟲感興趣,為了趕時髦逼他去學彈鋼琴,目標是成為鋼琴家;明明自己的小孫女對語文有非凡的記憶力,卻要她繼承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名舞蹈家;于是乎孩子們把自己的興趣拋在一邊,去適應那些枯燥的無休止的二分音和切音。有一名中年作家,為了讓兒子將來也成為作家,強迫兒子丟掉對無線電專業的興趣,去讀名著、寫作文,公園不許去,電視不許看,甚至無線電元件也被沒收。12歲的兒子趁家中無人,干脆把這些名著統統賣給了廢品收購站,結果是孩子連學校規定的作文也不想寫,更別說成為作家,當然自己的愛好也被扼殺在搖籃里。最終一事無成。
需知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性格愛好,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特定思維規律,正確的引導方式應該是順應孩子自身的要求,讓他們的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發展和實現。父母望子成龍、用心良苦,但父母只能提供成龍的外因,關鍵要看孩子的內心愿望;父母可以用各種方法去為孩子的成材創造良好的條件,但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內心動機,因勢利導,讓孩子愛學樂學,否則,就會像那位中年作家一樣,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是不利于孩子成材的。這就像飼養小雞和小鴨,對小雞,帶它到草地覓蟲啄草籽,是發揮了它的長處;而帶小鴨到池塘追魚戲蝦,則使其愜意安然;若趕雞下河,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上一篇:偏執毀了一本好書
下一篇:前線軌道理論受冷遇達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