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恒山·“天下巨觀”懸空寺
懸空寺是我國罕見的一座高空建筑,始建于北魏晚期,堪稱恒山第一奇觀。它坐落在翠屏峰東側半山峭壁上,上載危巖,下臨深谷。站在谷底向上望去,只見在刀劈斧削般的峭壁之上,廟宇凌空欲飛,亭臺樓閣鱗次櫛比。當地民謠說:“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傳說“五岳尋仙不辭遠”的詩仙李白曾慕名而來,置身寺下,仰望仙宮,在一塊峭石上飛筆題寫“壯觀”二字。當年徐霞客老人游罷,也嘆其為“天下巨觀”。
懸空寺內建有大小殿閣四十座,其建造方式依力學原理,在陡崖上鑿洞穴插懸梁為基,梁柱上下一體,樓閣之間用棧道相通。院內南北各有危樓對峙,既是碑亭,又是門樓,下砌磚壁,上筑樓閣,置身閣上,俯瞰谷溪風貌,仰望瀑布飛濺,有如置身石壁間。院中還有兩座三層九脊歇山頂式懸空殿閣,南北對峙,中隔斷崖,架棧道相通,游人至此,如履薄冰,其建造是懸空寺最驚險處。樓體下面就巖支撐的木柱不及碗口粗,人若踏上,如有晃動之感。這兩座飛樓層層可登,內有釋迦殿、三宮殿、純陽宮、觀音殿和三教殿;樓外設有三面環廊,使這懸空飛樓俊俏中又顯莊重。清代同治年間重修碑記云:“不知者以為神為之也。”清代詩人王湛初也曾瞻望飛樓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誰鑿高山石?凌虛構梵宮。蜃樓疑海上,鳥道沒云中。”奇巧的建造正如棧道上石刻所云:“公輸天巧。”那么誰是天巧神工的建造者呢?寺內的一塊石碑作了有趣的記載,說當年重修懸空寺時,一些匠人看到要在這絕地千尺的半山峭壁間修葺樓閣,紛紛搖頭。后來一位姓張的工匠,率眾承攬了這樁難事,他們先把所有材料在山下加工好,然后再運到寺頂山頭上,用繩索連人帶料吊下半崖,蕩在空中修好了寺廟。
古人奪天巧,當代更風流。古人傳說有位仙人來到恒山,告訴人們,如果在峽谷峭巖上建座空中寺院,就能鎖住橫行于恒山金龍峽谷中的洪峰。然而懸空寺雖然建成,卻未能鎖住洪患。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后,當地人民在峽谷上建起了一座長150米、高55米的攔洪大壩,才使這千年水患得以根治。如今石壁橫天立,高峽出平湖,巨壩與古寺爭奇,一條有四百多臺階的鋼筋水泥懸空棧道,從懸空寺的門口一直通到水庫大壩頂,將古寺與水庫連成一體,使古老的懸空寺外又增添一處新的神奇景觀。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承德之旅·木蘭圍場·“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承德之旅·白云古洞·“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