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蘭亭
著名的文化勝跡。在浙江紹興市西南14公里蘭渚山下,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友好行修禊禮之地而聞名于世。古人習俗,于陰歷三月三日到水邊嬉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禊”。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太守王羲之與司徒謝安、右司馬孫綽等42人,在此修禊,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撰書的《蘭亭集序》記述了當時的盛況,成為文章和書法珍品。這里群山合抱,曲水蜿蜒,茂林蔥蔥,修竹搖曳,亭臺水榭,掩映其間,環境十分幽靜。臨溪建有流觴亭,亭西有王右軍祠,祠中正殿有王羲之像,殿前有墨華池,池中建墨華亭,兩廊墻壁嵌滿歷代碑刻,其中唐宋以來書法家臨摹的《蘭亭序》就有十余種,非常名貴。流觴亭后有御碑亭,內立康熙、乾隆二帝御碑,亭規模宏偉,臺基呈八角形,周圍有石刻雕欄,碑高三丈,闊一丈,正面鐫康熙皇帝所書《蘭亭》全文,碑陰為乾隆皇帝撰寫的《蘭亭即事一律詩》。亭邊有鵝池,池畔立鵝池碑亭,碑上“鵝池”二字鐵劃銀鉤,其勢如云,傳為王羲之手書。新中國成立后,幾經修整,園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一片詩情畫意,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書法圣地。古亭幾經遷移,考今亭乃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郡守沈啟移蘭亭曲水于天章寺前,康熙十二年、三十四年均重建,嘉慶三年(1798)重修的。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元雜劇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興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