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興慶宮
唐代宮殿遺址之一。在陜西西安市和平門外咸寧路北側,原是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在興慶坊的藩邸。李隆基即位后,于開元二年(714)將此舊宅改建為皇宮。因舊坊名而稱“興慶宮”。因位于大明宮之南,故稱“南內”。宮平面呈長方形,內分南、北兩部分。南部為園林區,北部為宮殿區。南部以橢圓形的龍池為中心,建有樓臺亭閣。龍池周圍,花卉環繞,楊柳拂岸,景色如畫。唐詩人溫庭筠詩“九重細雨惹春色,輕染龍池楊柳煙”,即描寫這里的景色。興慶宮中的宮殿主要有興慶殿、南薰殿、大同殿、長慶殿、咸寧殿等,這些建筑平面形式變化多樣,裝飾華美、豐富多彩,其豪華程度超過大明宮。宮西南隅有“勤政務本樓”,為召見大臣討論時政、賜宴群臣的地方。特別是龍池東側的“沉香亭”,曾是玄宗暮年窮奢極欲,縱情聲色與愛妃楊玉環尋歡作樂的場所,許多趣聞逸事,大都發生于此。現已在遺址建成興慶宮公園,為西安市著名風景區。新建沉香亭花萼相輝樓等。1978年又建有“阿倍仲麻呂紀念碑”及紀念堂,以紀念當時來唐留學并在唐任職的日本友人。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大韻事。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蘭亭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軍事文化·軍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