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丸都山城
高勾麗最著名的山城。在吉林集安縣城西北2公里半的丸都山上。始建于公元3年,是高勾麗前期都城的守備城,初稱尉那巖城。平時儲放兵械糧草,戰時可恃險固守。公元209年,山上王移都山城,歷時35年;公元342年故國原王又都于此。山城西北東高南低,周長6951米,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城垣建筑頗具特色,它充分利用山脊,除偶有需要略加修整的缺口用方整石塊砌筑外,一般是在山脊平緩的地方以石壘筑。城墻嚴謹、堅固,至今大部猶存。城墻頂修有寬闊通道,外側筑女墻。全城設門五處,東、北二墻各有二門,南墻有一甕門。南門凹入,前有一片可由兩翼城頭控制的開闊地,有利於防御。城內有了望臺、蓄水池和規模宏大的宮殿遺址。東部宮殿遺址順坡修成兩階,礎石齊整。城內至今猶有獸面或紅色蓮花紋的瓦當,甕城以北約200米有一座由石塊堆壘的高約11米的高臺建筑,俗稱點將臺,實際上是用於警戒的了望臺。登臨眺望,河谷形勝,歷歷在目,俯瞰城外高勾麗古冢累累,排列有序,頗具朝鮮民族風格。在丸都山城曾發生過多起戰事,雖然在統治階級相互爭奪的戰火中被毀壞,但遺址仍然依稀顯示出當年雄險的氣勢。198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中國科學社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