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氣
維持臟腑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包含兩方面含義。①指人體內流動的富有營養的精微物質,由于分布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聚在上焦的稱“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聚在下焦的稱“元氣”(或“原氣”),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腎。宣發在肌膚腠理的稱“衛氣”。運行在血脈之中的稱“營氣”。營氣、衛氣由中氣(脾胃之氣)所化生;營衛之氣與自然之氣相合,即是宗氣。元氣、宗氣、營衛之氣與臟器功能(又名臟氣)的總和,稱“正氣”或“真氣”。真氣散布于全身經脈之中,成為經氣。《素問·離合真邪論》:“真氣者,經氣也。”②指臟腑功能活動的能力,又稱“臟氣”。如指胃的生理功能,有受納腐熟水谷等作用,稱“胃氣”。在臟腑學說中,氣是維持臟腑正常生理和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它激發、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營養五臟、六腑、肌表皮膚等,氣的強弱、盛衰直接影響臟腑和肌表皮膚的功能活動是否正常。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民生公司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水陸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