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集權的最好工具——軍機處
雍正七年(1729),軍機處成立于。初名“軍機房”,不久后改為“辦理軍機處”。到了乾隆朝之后,省去了“辦理”兩字,簡稱為“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這是清代中樞機構的一次重大變革。
乾隆五十六年(1791),議政王大臣會議被廢止,內閣變成只是辦理例行事務的機構,一切機密大政均由軍機處辦理。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二端,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
軍機處原本是為了辦理軍機事務而設的,但由于它便于發揮君主專制獨裁,所以職權愈來愈大。軍機處的職官有軍機大臣、軍機章京,俗稱“大軍機”、“小軍機”。軍機大臣由皇帝從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員內特選,有些也由軍機章京升任。軍機大臣沒有定額,軍機處初設時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
軍機處相當于皇帝的私人秘書處,皇帝行動所到的地方,軍機大臣也無不隨從在側,隨時處理皇帝臨時交辦的一切事物。但軍機處在形式上始終處于臨時機構的地位,軍機大臣沒有品級,也沒有俸祿。軍機處沒有專官,軍機大臣、軍機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職,皇帝可以隨時令其離開軍機處,回本衙門。軍機大臣的任命以及職務都沒有制度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這些都說明軍機處是皇帝集權的最好的工具。
上一篇:皇帝的龍袍長什么樣-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皇族宗室爵位-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