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中國科學社
我國近、現代科技史上一個重要的學術團體。1914年6月,由當時正在美國留學的任鴻雋、趙元任等九人發起成立,其宗旨為發展中國的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事業。效仿英國皇家學會,兼顧專門研究和通俗啟蒙兩方面,是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多學科學術團體。1915年1月創刊發行了《科學》雜志,至1950年12月,此雜志共出版32卷。1915年10月制定了會員新章程,當時共有會員70名,分屬農林、生物、化學、物理、數學、機械、電氣、土木、采礦冶金等學科門類。1918年總社遷回國內,據1919年第四次年會報告,當時的604名會員中有物理數學42人,化學36人,農林44人,生物17人,化工37人,土木65人,機械69人,電氣60人,礦冶79人,醫藥32人,經濟48人,其他75人,以上各專業人數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當時的科技狀況。科學社于1920年、1922年和1933年分別成立了科學圖書館、生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儀器公司,還發行了通俗期刊《科學畫報》。作為一個學術組織和學術團體,它一直存在到1949年之后,擁有4000余名會員,在組織我國科技隊伍,發展和推進我國科技事業方面起了一定作用,現代中國科技界的許多老前輩都曾經是中國科學社的成員。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要事·中國同盟會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丸都山城